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王锡爵(明代首辅)_百度百科(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0-22

  王锡爵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赴京途中,被任命为大明王朝的首辅大学士的,在任期间,他被晋升为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作为一名忠君忧国的首相和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针对当时朝廷中出现的争论纷嚣、上下抵触、政事荒怠的亡国败象,提出了进行全面政治改革的方案,希望通过改革,更化朝政,再度迎来大明王朝的中兴时代。

  王锡爵的政治改革思想集中反映在万历二十一年及次年所上的《定国论一政体疏》、《因言辨论并劝录用人才疏》、《申请举行〈泰交〉、〈用人〉原奏疏》等奏疏中。王锡爵主张:第一,万历帝应当锐意思治,勤政宽仁,协和上下,改善与朝臣们的关系,使朝廷上下形成和衷共济、励精图治的良好政治氛围;其次,适当地强化内阁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中枢领导机构的权力,合理划分内阁与其他中央政务部门的权责界限,整体上提升明代中央政府的效能;然后,再进一步整顿吏治,肃清政风,改善民生,使天下得以大治。

  加强阁权(相权)是王锡爵政治改革方案中的核心。在他看来,加强相权,树立内阁及大学士的威望,不仅可以解决明朝中央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干扰、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在皇帝长期荒怠废政的情况下,只有巩固和强化强有力的相权,才能有效遏止后妃、外戚之权,尤其是宦官之权的迅速膨胀,防止他们把持、篡夺国家政权。后来明熹宗(即天启帝)时,魏忠贤阉党轻易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大肆迫害包括东林党在内的大批朝廷官员,就是因为明朝的政治制度设计中缺少强有力的内阁和宰相。历史最终证明了王锡爵的苦谏和忠告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

  王锡爵积极呼唤改革,推动改革,想做张居正之后的又一位杰出有作为的大明首相。但万历帝此时不愿真正实施王锡爵的改革方案,群臣亦对王锡爵有所误解,因此改革缺乏实际开展推行的条件,王锡爵虽再三努力,但难有显著成效。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今上(指万历帝)辅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如王太仓相公(即王锡爵)。

  明代陈继儒《王文肃公荆石先生像赞》:浩然刚大之气,苍然奇古之骨,沛然江海之文,挺然弦矢之直。报主心丹,忧时发白。……人以为不贪不谣,公之隐行;不骄不伐,公之卓识。而无若召对之面褒曰“忠孝两全”,召起之温旨曰“时怀明德”,此真吾公之知己,而廷臣之所拱手叹服而不敢及者耶!

  晚明史学家、崇祯朝署南京户、工部尚书何乔远《王文肃公像赞》:赤眼黄须,病鹤瘦龟。胸富万有之藏,如金流铁液,□□而是;文□千丈之焰,如利刀快剑,望空而挥。立朝有砥柱之正色,奉亲有孺慕之极思。心虽不谅于当世,而忠诚孚夫人主。泽虽未究于斯民,而声称浃乎于兹。知难而退,成功不居,夫虽古之名臣,则将斯□□□。

  明末清初查继佐的《罪惟录》:荆石牗主无不至,诚得古大臣体,而无如郑昵坚何。防党祸最先,言党祸最痛悉,此后且五十年坐党败,而早如烛计!……古论朋党有及此者乎?哲人知几,吾顿首其学矣!至于论“边事三反”,明季坐是而穷,迄穷时,尚未有知其故者。如文肃者,昔“三杨”犹未能望其项背也已!彼得为,而此在能为、欲为之间,嗟乎时为之欤?

  《明史》之《王锡爵传》评:锡爵在阁时,尝请罢江南织造,停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帑振河南饥,帝皆无忤,眷礼逾前后诸辅臣。其救李沂,力争不宜用廷杖,尤为世所称。

  王锡爵著有《奏草》二十三卷、《牍草》十八卷、《文草》十二卷加《附录》两卷合编成《王文肃公文集》五十五卷,分别收录于《四库存目丛书》135、136和《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7、8。

  称他“深于书。书尤深于唐碑。晚年犹悬碑刻满四壁,特不欲以书名耳。小楷清整秀劲,大可径寸者尤骨重脉和。”

  明朝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1534年8月30日)午时,王锡爵出生在南直隶太仓州娄江与长江交汇处(在今太仓浏河镇)的一户中产之家。因为当日王锡爵出生前,有数以万计的麻雀飞来,汇聚在王家宅上,故王锡爵父亲王梦祥便为儿子起了“锡爵”的名字。(在古代汉语里,“爵”与“雀”互为通假字。)

责任编辑:admin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