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从世界最大贫困人口之国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全面小康之国。外国人老问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底是什么概念?简要的说,就是上中等收入水平社会,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明显地看出来,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人均GDP,还是城乡恩格尔系数,以及人类发展指数,70年沧桑巨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元,到2018年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251元与14617元,相当于1949年的393倍与332倍。[28]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汇率法计算,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123美元,居世界(230个国家或地区)第91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比例的79.7%。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上中等收入国家。根据OECD年度报告,一个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人,需要经过四至五代(约150年)才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在中国,仅需要一至两代人就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而且人口规模达到14亿,占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总人口(25.76亿人)比重的53.8%。 建国初,我们估计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70%以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80%以上,属于极端贫困类型。从恩格尔系数下降趋势看,城市居民从2000年之后下降至2018年的27.7%,属于富足阶段;农村居民已降至30.1%以下[29],即将进入富足阶段,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9平方米和46.7平方米。 我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从0.225(1950年)的极低水平,提高到1980年的0.456,2017年提高至0.752,进入世界高人类发展组,成为过去40年世界各国中提高幅度最快的国家,,1990-2017年平均增长率为1.51%,相当于世界平均增速(为0.73%)的两倍。 再来观察中国和世界减少绝对贫困标准的情况,这是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际贫困线标准,即每人每日支出不足1.90美元,可以看到,1981年中国有8.8亿绝对贫困人口,到2013年已经下降至2500万人,而全世界其他国家则从1981年10.19亿人,到2013年降至7.66亿人,减少了3.6亿人,其中中国减少了8.59亿人(见表14),中国减贫对世界贡献率达到了75.5%,这说明中国的成功就是世界的成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成功。 再来看一看习总书记在脱贫方面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可以这样讲,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政府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敢于真正作出这样的庄严政治承诺,为什么呢?因为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就是全体人口的小康社会,包括绝对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的小康社会。中国将是世界上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可以告别人类历史上无论是上千年、上百年还是上几十年人类最大的敌人即绝对贫困,我想这个意义就已经远远超过中国自身发展的意义。 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当时曾经讲到中国是“一穷二白”,这个“白”说明科技水平不高。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科技空白之国,建国初期,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其中还有一部分去了******,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相当于就业总人数的0.028%,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足500人。[30]这也就是为什么1956年制定了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6-1967),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方针,旨在迅速壮大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力求某些重要的、亟需的部门在12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31]之后又编制过多次科技发展长远规划。 过去40多年,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从事研发的人员折合全时人数,2018年已经达到了418万人年,相当于美国总数(2014年为135万人年)的3.1倍,关键是在我国人口实际上已经占世界比重已经降至19%以下的情况下,2015年我国的研发人员却上升到了世界比重的44.4%。这也显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显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大量的科技人员是我国最宝贵的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