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到1984年才制定了《专利法》,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我国发明专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最大。根据世界知识产权提供的数据(见图10),1985年我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世界总量比重仅为0.9%,到2017年已经上升至57.6%,相当于美国总数的4.24倍,相当于日本总数的4.79倍, 中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知识生产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在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方面,我国是第一大国。[32]在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申请量方面,也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商标。同样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数据,更关键的是高质量的、国际化的数据即专利合作协定(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这是2000年至2018年的数据,中国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7.1%,日本为9.6%,美国为2.0%。世界知识产权数据库的数据说明,我国PCT不仅2017年超过了日本,而且2018年也超过了美国(见表15、图11)。[33]因此,实际上现在的科技之战就是国际之战,主要是中美日这三家,再加上欧盟,就是四家,中国技术创新异军突起的国际意义在于代表南方国家的崛起,从而带动整个南方国家的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中国的现代化突出反映在如何从世界最大的传统农业社会到世界最大的现代城市社会。1949年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34]到了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美国了,已经是世界最大城市人口国家或社会。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3亿人,相当于美国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2.67亿人)的3.1倍,相当于欧盟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3.87亿人)的2.1倍,相当于印度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4.5亿人)的1.84倍。[35]截至2016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57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县级市360个。因此中国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城市人口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包括使得将近两亿多农民工如何变成市民,使得他们所享受到的现代化因素和公共服务因素越来越多。此外还包括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2016年,用水普及率为98.4%,燃气普及率为95.8%,城市污水处理率93.44%,这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现在我国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农村。[36]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战略格局,将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城市群逐步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从世界最大农村社会到世界最大的城镇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92年我国农村人口达到最高峰后持久下降,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从“二八”开现在已经达到了超过了达到“四六开”(见图12),在短短的时间内很快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城镇化道路。 全国城镇吸纳了最多的新增就业人口,1952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为2486万人,仅占全国总就业人员的12.0%,到2017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达到42462万人,相当于1952年的17.1倍,也相当于1978年(9514万人)的4.4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91%,占全国总就业人员比重的54.7%。我国城镇规模显著扩大,人口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城市数从1978年末的193个增加至2017年末的667个,其中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从1个提高至16个,300万-500万人口城市数从3个提高至25个,50万-300万人口城市数从60个提高至271个,50万以下人口城市数从129个提高至349个。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潜力,还有两亿左右的非户籍人口需要成为城镇户籍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