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s)有望超过单结太阳能电池的肖克利-奎塞极限。与使用正面平坦或轻度织构化硅的现有技术串联相比,在工业上可行的织构化硅太阳能电池上共形沉积钙钛矿允许降低制造成本和更高的匹配光电流密度。然而,在全织构化硅上生长的钙钛矿膜的低劣晶体质量损害了光伏性能。 南京大学谭海仁等人开发了一种阴离子工程添加剂策略来控制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该策略能够提高薄膜结晶度、降低陷阱密度和在工业织构化硅上的保形沉积。这种策略允许制造效率为28.6%的钙钛矿/硅异质结迭层太阳能电池(认证为27.9%,1 cm2)。这种方法与工业织构化硅上串联的可扩展制造兼容,对于16 cm2的孔径面积证明了25.1%的效率。 阴离子工程添加剂显着提高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稳定性,并且封装的串联太阳能电池在环境条件下在全1个太阳照明下工作2000小时后保持了其初始性能的80%以上。 为加强科研合作,我们为海内外科研人员专门开通了钙钛矿科创合作专业科研交流微信群。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编辑微信pvalley2019,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无备注请恕不通过),由编辑审核后邀请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