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与玻璃打交道已经有近30年。几年前,他是人工吹制玻璃生产线上的一名传统工匠。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祁县多家玻璃器皿生产企业陆续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2020年,李虎所在的企业也决定筹备机制生产线。因为有着丰富的吹制经验,平日里又喜欢琢磨,李虎被委以重任。对于繁杂的调试工序,他慢慢啃、挨个对,从零开始学习,摸索其中的规律。 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 李虎:有些时候,比方料的温度有些变化,人工自己就可以适应调整,但是机器不会。让它一分钟转20次就转20次,转18次就转18次。料在变化,机器不在变。 遇到不认识的英文说明,李虎就打开电子词典逐个去查,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做玻璃还得和英语打交道。 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 李虎:刚开始感觉压力很大,很困难。时间一长,感觉有一些得心应手了。 从传统的工匠,到机制的行家,变化的不仅仅是身份。如今的李虎,对玻璃器皿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 李虎:人工吹制的产品比较有灵魂感,很漂亮,个个都有灵性。机制产品感觉很一致化,千篇一律。但是它有它的优势,产品的精准度更高了,再一个它产量也大。 怎样才能将人工吹制玻璃的个性灵气和机制玻璃的高效严谨进行优势互补呢?李虎和同事们又走出了新的一步。 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 李虎:现在我手上做的这个产品,就是咱们机制吹的杯体,然后人工把把手粘接上去。 像这种有粗细线条造型的酒杯把手,机器难以完成组接,所以这道比较难的工序留给了人工处理。而“机制+人工”的方式,既迎合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效率和品质。 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 李虎:以前当工人的时候,我觉得经验和手艺最重要,现在当了技术员,我觉得经验重要的同时,创新更重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传承,也在创新。我希望,祁县的玻璃产业肯定会像这些玻璃器皿一样,晶莹璀璨。 李虎是这条机制玻璃生产线的负责人,几乎每天他都会出现在车间里,检查、调整生产线的设备状态。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李虎:有些时候,比方料的温度有些变化,人工自己就可以适应调整,但是机器不会。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李虎:人工吹制的产品比较有灵魂感,很漂亮,个个都有灵性。山西祁县东玉玻璃厂机制玻璃生产线负责人李虎:现在我手上做的这个产品,就是咱们机制吹的杯体,然后人工把把手粘接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