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有关深泽地铁二十九号线线路图高清,必须得了解!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2-22

  除了全身黝黑的涂装,在细节处还做了一些做旧处理。整体的色调让人莫名想起来羽绒服上的那些金属件。

  身上套着的羽绒套装,自然是这台车的重点。这些也是货真价实的羽绒服。包裹了车身的后半部分,也包裹了这台车四个尺寸硕大的车轮。

  盟可睐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立于法国的品牌,目前总部设于意大利米兰。 盟可睐一个以专业户外运动装备起家的服饰品牌,旗下产品正是以羽绒服为主。

  这样的组合是为了保暖,还是增加通过性?都不是……这样的设计只为一个易于理解,同时也难以理解的单词:时尚。

  这台奔驰同知名时装品牌盟可睐(Moncler)合作的作品,与其说是一台为功能服务的汽车,不如说是一件时尚单品,也是两个品牌共同创造的艺术品。

  方正硬朗的外观,让大G本身就是一个奔驰的时尚符号。这台看着就暖和的大G,也不是奔驰推出的第一款基于大G的艺术车。

  最早,也是最出名的一台应该既是奔驰在2020年,同前LV男装艺术总监Virgil Abloh打造的Geländewagen。这台车曾经在全球巡展,2022年则来到了中国,成为了不少社交平台上的网红。

  去年,奔驰和跨界品牌合作的第二款大G,这次的合作对象是潮牌Palace Skateboards。这个主打滑板运动的潮牌,为大G融入了更多的街头元素。尤其是车体彩绘格外帅气。内饰里,也随处可见Palace Skateboards的元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台和美国说唱歌手WILL.I.AM合作的艺术车“The Flip”,也可以勉强算入大G艺术车家族。这台车虽然基于一台AMG GT跑车打造,但用上了奔驰大G的前脸。这样混动的造型,让整体的风格多了些嘻哈味道。

  这种和艺术家、时尚品牌合作打造的艺术车,在汽车业界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不仅仅是奔驰,不少品牌都有类似的Art Car。

  比如保时捷,很可能是第一个和艺术车联系到一起的品牌。1964年,美国摇滚天后詹尼斯·乔普林购入了一台白色的保时捷365SC。个性叛逆的她为这台车涂上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纹。

  由于詹尼斯·乔普林的英年早逝,这台由她亲自涂鸦的保时捷成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前几年,更是拍卖出了180万美元的天价(人民币过千万)。是涂鸦的艺术性,赋予了它远超于普通365SC的价值。

  相比于奔驰将大G同潮牌设计相结合,保时捷更愿意同装置艺术家合作。苏格兰艺术家Chris Labrooy,就是十分喜欢将保时捷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

  最近两年保时捷最出名的艺术作品,可能也是Chris Labrooy与保时捷合作的大鹅天鹅,也是曾来到中国,让众多网红打卡过的作品:

  这些用保时捷结合在一起的装置艺术,已经彻底淡化了车的功能,是一个以车为创作元素的装置艺术品。

  除此之外,还有由L’Art de L’Automobile设计的 968 L’ART,也是将潮流设计同汽车解构再重组的一种大胆尝试。

  从1975年打造第一台艺术车开始,宝马已经将艺术车作为了一项传统。每年宝马都会联合艺术节评选一位艺术家,联手和宝马打造一台Art Car。虽然中间有所中断,但这样的传统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数十台经典的作品。

  同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联手打造的第一台宝马艺术车,基于BMW 3.0 CSL,诞生于1975年:

  同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联手打造的艺术车,这台艺术车由安迪·沃霍尔直接在车身上创作。基于BMW M1 Procar Group 4,创作于1979年:

  1982年,同奥地利画家恩斯特·富科斯打造的艺术车,这台车基于当时的宝马6系,是第一台基于量产车而不是赛车打造的宝马艺术车。

  比如2007年的宝马H2R艺术车,是在拆除原车壳之后,重新打造了一个由冰构成的新外壳。原本H2R也是宝马突破氢能源技术的里程碑之一,两者结合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环境和未来的关注。

  宝马艺术车项目,也不仅仅同欧美艺术界联系紧密。在几十年历史中,广泛邀请了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各族群的艺术家参与创作。

  比如我国艺术家曹斐,就创作了宝马历史上第18台艺术车。这台车基于宝马M6GT3,结合了当时新颖的AR显示增强艺术,是虚拟艺术和宝马艺术车的首次结合。

  可能也只有汽车这个有趣的工业品,才能衍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不仅仅是汽车作为产品的魅力,也是汽车这个深入现代社会血液的行业,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不少成功的汽车企业,无论是吉利、长城、比亚迪,还是长安、奇瑞、广汽、上汽……数量繁多,难以列举。但论起汽车品牌,真正成功的似乎屈指可数。

  一个成功的车企背后,是成功的销售体系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可。上升到品牌两个字,需要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可。就比如过去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在一个宝马车主和一个奔驰车主间做出区分。

  而这样价值观的形成,背后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品牌形象投入。比如广告,又比如艺术车这“华而不实”的东西。

  其实,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构建起中国汽车品牌体系的窗口期。传统车企的价值观,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新一代青年需要新的故事。希望,中国汽车能抓住这个机会。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