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演变为纯标音的文字,但是由于形声造字法的发明和表声字的迅速增多,并很快在后来的汉字中占了绝对的优势(现今使用的汉字形声字占85%以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也说明中国的汉字同样是在遵循共同的声化规律而发展、演变的汉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形声字起有很大的作用。 “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直到现在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如一些新造的简化字、科技用字)。然而,形声字本身也有它的缺陷: 形声字的形旁表示事物的类别,并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有较大的概括性。与水有关的用“氵(水)”旁,如“江”“河”“湖”“海”,与心有关的用“忄(心)”旁,如“想”“忆”“愉”“悦”等。可见,形声字的形旁可以作为理解字义的线索,特别是对于理解字的本义或原始意义具有提示作用。但是形旁相同的字并不同义,如“杨”和“椅”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时意义甚至相反,如“远”和“近”。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变化,或由于汉字中大量同音假借字的出现,一些汉字单从形旁已看不出它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了,如“桥”字,古时常用木头架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石桥、钢筋水泥桥等,“桥”仍用“木”作形旁就不能正确表义了。又如“奸、妄”等字从“女”,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表现,现在则很难理解。 形声字声旁表示字的读音,但大多是近似音,不完全准确。有些声旁和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如“健、忠”等;有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如“胜、唱、放”等,有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如“浪、灯、煤”等;有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如“草、红、河”等;有些声旁则根本不能表音,如“海、熊、辉”等,又由于汉字字体的屡次变化,有些字的声旁已经变得看不出来了。 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只有39%,这一数字足以说明形声字的声符逐渐失去了它的表音作用 许多形声字的性质其实更接近会意字。如:“返”,“辶”和“反”结合表示“朝相反的方向往回走”;“汽”,“氵”和“气”表示“由液体变成的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