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各方迅速行动,拨付款项、调集物资、搜救人员。据记者现场报道显示,大河家镇灾区已搭起540余顶帐篷,帐篷内燃起了火炉,村民也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而由X线车、手术车、检验车及保障车组成的“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也开始为伤员手术。 有遮蔽风雪的帐篷,有火炉,有热面,有医护人员,这样的场景让人欣慰。经历了地震来袭时最初的慌乱、惊恐与无助,如今各项应急救援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寒风中的受灾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 是的,我们无法阻挡突如其来的天灾,但可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使之不受冻、有饭吃、有基本药品等,这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地震破坏的,不仅仅是城市、乡村,房屋、道路,也打乱了原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秩序。这就需要有关各方迅速打通阻隔,恢复秩序,重建这个社会的各种连接。 这也意味着,地震语境下的各项工作都应服从、服务于紧急抢险救灾。比如资金的下发和物资的发放,就是一件大事要事。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拨付了不少资金、调集了很多物资,这些资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全稳妥地抵达最需要的地方,无疑考验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这中间,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物资有序配置;另一方面,也要畅通信息渠道,随时了解基层一线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顺畅有序地把资金和物资落实到位。 如今信息发达,哪怕是偏远的乡村,群众也对社交媒体不陌生,有关各方应广泛搜集各方面情况,及时研判,及时处置,及时保障,切实安顿好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渡过眼前这道坎儿。 从目前各方反馈的信息看,很多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基本生活无虞。也应注意到,那些震灾不太严重的乡村和社区,也要扎实排查,务求不漏掉一个村、一个人。 来自党和国家的关怀、来自各级政府的帮扶、来自社会各方的救助,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民众自救努力,终究会汇聚成一股股修复创伤的洪流,让受损的生活重新热气腾腾。 家园之所以成为家园,是因为那是群众像燕子啄泥一样一点点累积而成,一朝破损、坍塌,当然要全力去重新构建。尽快为他们安顿好基本生活,是一切重建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