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在现代化上也有“中国特色”吗?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一种更好的选择吗? 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但在现代化这个课题上,中国也走出了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特色”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我们都知道,“现代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令当时的西欧、北美发生了急剧且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更与社会方方面面融合在了一起,最终被西方学者提炼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包括科学技术的突破、工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城市化的扩散以及社会大众化领域的进步等等。 但西方式的现代化理论从一开始就是排外的,认为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现代化就是全盘复制欧美,从生产关系到生活方式,从社会组织到政治体制,甚至要学习和复制西方文化和文明。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就曾说过:“一个国家哪怕表面上成为现代国家,只要文明内核没有西方化,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国家。”于是,长期以来,人们很容易将“现代化”理解为全盘西化。不少国家甚至将西方的现代化经验,视作现代化“范本”而照抄。也因此,纵观全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在于:并非“资本至上”,而是“人民至上”;并非“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并非“物质优先”,而是“协调共生”;并非“掠夺扩张”,而是“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证明了, 一个国家可以在尊重自身实际和历史文化的同时,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间的关系也并不只有排他、掠夺和战争,而是可以合作共赢。每个国家都有符合其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也应当去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她的人民更有权选择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