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已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但仍然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主席郑重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回首70年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内在规律,科学规划了新时代推进强军伟业的方向指引和根本路径。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视野、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 铸就强大军事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强战略支撑。从世界大国崛起的规律看,强大的军事实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保障作用,对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杠杆效应和乘数效应。正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中国由大向强跃升的战略谋划,习主席把军事斗争作为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把强军兴军放到实现中国梦的大视野、治国理政的大格局中来统筹。能不能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突破民族复兴“安全困境”,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实力、会不会运用实力。历史和现实表明,强大军事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底气所在。 面对前所未有的时代大考,做好新时代的历史答卷,伟大斗争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其中,军事斗争准备,是各种斗争准备中最保底、最基本的准备,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越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越能使敌人望而止步。抓住了军事斗争准备,就抓住了军队各项工作的龙头,扭住了强军兴军的关键。 坚持用习强军思想指导军事斗争。习强军思想,蕴含着关于军事斗争方向、军事斗争任务、军事斗争规律、军事斗争方法等深刻的理论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斗争的学说,为我们切实增强军事斗争本领提供了深刻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要始终坚持以习强军思想为指导,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始终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军事斗争过程和军事斗争实效相统一,牢牢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 研深悟透党中央推进军事斗争的战略意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正是由于谋全局抓重点思想方法的极端重要性,习主席反复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善于着眼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坚决服从党中央战略布局统筹军事发展。越是在民族复兴这个关键发展阶段,越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要深刻领会把握中央和军委的战略意图,把军事斗争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始终做到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要紧紧跟上党中央、和习主席的思想步伐,用党的意志主张统一斗争思想、指导斗争行动、掌控斗争进程,确保党中央的战略意图最终实现。 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军事斗争的决策部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攻坚克难,是走进新时代的通行证,也是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担当才是忠诚,落实方见本色。全军官兵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所赋予的职能使命,牢牢把握军事斗争的基本格局、重大原则、战略路径、效果要求,以实践实干实效彰显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价值。要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不动摇,始终聚焦备战打仗,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各项准备和工作。要坚持把中央的军事斗争部署,与职责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在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上有新作为,在提高军事斗争本领上有新进步,在创新军事斗争方法上有新突破,不断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当好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