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守住我的养老钱,你们是金融卫士,反诈先锋。”近日,60多岁的孙女士向赤峰市克什克腾农商银行送去锦旗,并连连道谢。今年上半年的一天,孙女士来到克什克腾农商银行的网点,称其接到“保险客服”来电,按要求进行人脸验证后,手机黑屏无法操作。网点工作人员研判孙女士遭遇了电信诈骗,立即启动了“反诈应急处理机制”,3分钟内便完成更换密码并进行紧急止付操作,同时,协助孙女士对他行同名银行卡进行挂失,成功阻断了资金非法转移,帮孙女士避免了10余万元的资金损失。该线索后被移送公安,异地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以上仅是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深化涉赌涉诈资金链精准无感治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以“精准无感”为目标,通过警银联防、靶向宣教、优化服务三大核心举措,构建起反诈新格局,在有效守护百姓“钱袋子”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治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金融反诈之路。 警银合作是打击诈骗犯罪活动的重要方式。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充分发挥跨部门协调作用,促进公安机关和金融机构紧密协作、数据共享、高效配合,形成对涉诈“资金链”打击的合力。 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与公安部门签署《警银协作备忘录》,构建起“定期交流+应急响应”双轨机制,打造“数据研判+联合宣传”融合模式,夯实“专业培训+实战演练”能力根基。依托警银协作机制,双方共同建立起市、县两级“人行—公安—银行”专项对接联系人名录库,确保反诈对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多亏银行工作人员教会我如何识别‘冒充供货商’的诈骗话术,不然我差点就把辛苦赚的钱转给骗子了。”在山西营菜市场经营粮油店的张女士向记者讲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仍心有余悸。 在推进场景化治理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持续发力。今年以来,该行联合公安部门打造了全市首个“反诈农贸市场”和“反诈主题商场”,通过“沉浸式”“场景化”宣传,让反诈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反诈商场内设置了AR互动体验区、案例警示屏等丰富多样的反诈设施,将反诈宣传巧妙融入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反诈知识。此外,该行还举办了赤峰市首届“反诈杯”气排球邀请赛,比赛吸引了全市13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通过赛场展板展示、反诈知识竞答等环节,达到了“以赛促宣”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反诈意识。 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通过开辟申诉快速通道,借助智能技术精准守护账户安全,实现支付过程的安全、便捷与高效,让市民尽享无忧的支付体验。 当地金融部门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统筹推进“部门合作、专项排查、定期通报”的治理机制,用好“连环策”,筑牢百姓财产“防火墙”。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从银行一线员工抓起,定期开展反诈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交流反诈工作经验、学习典型案例、明确阶段性工作要求等方式推动银行从业人员吃透、弄懂反诈知识,提升反诈防控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好涉诈账户管控申诉工作的“看门人”,做到“精准、精细、精确”,避免“一刀切”反诈工作方式“误伤”真实金融需求。通过持续健全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下沉网点建立预警保护机制等有效手段,织密反诈“防护网”。2025年以来,赤峰辖区金融机构采取保护性止付4980户,保护资金9275.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