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钱无论多少,少则几十,多者几百,钱包富裕的人可能会捐献几千、几万不等,广施善缘。每年少林寺的香火钱收入就高达几亿,但人们仿佛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出入少林寺还需要门票,这就意味着除了香火钱是收入之外。 门票也是一笔收入,可是网传少林寺的住持每个月的薪水仅仅几百块,那么少林寺收入的钱都用在了哪里? 提起河南,人们必会想起少林寺,不知道从何时起少林寺就成了河南的名片。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西少室山,少林寺的诞生与北魏孝文帝息息相关,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孝文帝就没有现在的少林寺。孝文帝算是一名真真切切的佛教信徒,少林寺起初就是专门讲经书的地方。 后来朝代虽然不停地更替着,但是少林寺受到的关注依旧只增不减,佛是当时人们心中的神,求子、财运、健康等等与生活相关的事情,人们都想要从佛那里得来答案,比如家中久久没有后代,人们就去拜观音,希望她能够赐子,家中亲人突遭大病,人们来到寺庙乞求得到佛祖的赐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是他们的精神信仰。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少林寺历经风霜,历史底蕴深厚,现在已经成了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当地有关部门也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将少林寺开发成一处旅游景点,少林寺的存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抓住机遇,会在景区管理允许范围之下,向有人售卖一些佛教商品,提高自己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到少林寺捐献香火祈福的旅客人次高达百万,每天流水一样的香火钱进入到少林寺的账户上,是金钱也是人们对幸福的渴望,虽然就科学的角度来说,佛是不存在,但是就精神的角度来说,佛的存在未尝不是对人们心灵上、精神上的抚慰,这也是现代少林寺存在的作用之一。 站在生活灯红酒绿的舞台之上,越长大就越能够发现生活丑陋的一面,我们被生活的苟且磨平棱角,但实际上心中还是渴望美好,于是我们将希望寄托于佛,希望能够佛能够看到苦难,帮我们渡过苦难,能够过到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是人类的精神寄托,要知道没有精气神的人生将毫无意义。 除了香火钱的收入,门票也是少林寺收入的一部分,按照常理来说,凭借少林寺每年几百万的旅游人次,里面的工作人员的收入应当是行业的领头羊,然而事实相反,里面的方丈竟然声称自己每月只有七百元的收入,这不免引起人们的好奇,直到有一天真相被大众得知。 起初面对大众的质疑,少林寺的负责人立即做出了回应,他说:“少林寺的全部收入用来寺庙的修缮和维护,为了保证给信徒最真切的感受,每年都会耗费资金对寺庙进行修缮,但是这也只是片面的,当人们看到声称月薪七百的住持却开着价格不菲的豪车的时候,网络上开始发酵。 迫于压力,当地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开始调查少林寺的收入支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寺庙内的的月薪确实是七百,豪车属于公共财产,并非私人资产,少林寺的收入账目也没有造假的成分,收入的绝大部分用来寺庙的维护,一切都符合流程。 调查结果一发布,网络上质疑的声音渐渐淡去,但时不时的也会响起,“少林寺商业化是好还是坏”的声音,不过这都是一点小水花,翻不起大浪,不理会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受到“月薪七百的住持开豪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信徒以为商业化不再愿意捐献香火钱,甚至是拒绝,他们认为商业化是对佛教的不尊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少林寺商业化的宣传了解了少林寺,只能说少林寺商业化是双刃剑,有好处,亦然有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