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260件良渚玉器首次大展(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0-02

  据展览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介绍,此次展览有一个首创,就是将国王和王后陪葬的玉器经过精选,做了整体的展示。过去的展览主要是展示“琮王”和“钺王”为代表的重要文物,这次是将配套的玉器都集中展示,包括王后墓里一些女性特有的玉璜等玉器。

  高蒙河表示,通过这样的展陈,就能了解良渚国王五千年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拥有什么样的身份、权力,能看出当时社会的规制。

  另外,通过良渚玉器还可以看出来,中国最早的礼制是在良渚时期形成的,已经产生了以礼治国的内涵,这种礼制一直传承到封建社会后期。

  近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早期文字的雏形,比甲骨文还早1000-2000年。

  展览中的一块石器上,从上至下刻了6个图形符号,图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据悉,良渚文化共发现了340余种、700余个刻画符号,多个刻画符号组合排列在一起,具备文字的功能特征,可视作原始文字,但目前尚不能解读。

  除了玉器,还展示了水稻、石器等文物,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良渚古城的文化特征。这些文物展示出,良渚古城是5000年前中国最大的都城,具有功能分区、专业生产、人口集聚等城市文明特征。古城与大型水利工程构成“山-丘-水-城”整体格局,堪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杰出范例。

  为了助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最早在2014年,已故故宫原院长张忠培先生就提议举办一次全国性的良渚玉文化展。我从2015年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写了展陈方案。后来因为良渚博物院进行改陈,主要精力就放在那边。直到半年前,在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先生推动下,这件事再次启动。

  这次展览是首次将全国17家文博机构的良渚玉器汇集到一起,这是前无古人,往后也很难复制的。目前有计划将这次展览搬到北京之外再展,作为良渚玉器的老家,浙江省应该会展出一次。

  通过这个展览也能看到,良渚文化在影响力最大的时候,西到四川、甘青地区,南到广东,覆盖半个中国。这些地区出土的良渚玉器,能借的都借来了。

  除了此次的良渚玉器展览,大家还可以去良渚遗址现场参观、旅游。去年,良渚古城改陈后重新开放,一年来已经超过100万人次参观了。现在良渚遗址公园也开放了,可以立体地让民众感受良渚文化、文物、考古等方方面面。在良渚遗址现场,可以说,是最能增强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源头的了解的。另一方面,良渚文化已经写进越来越多的教科书和各种各样的乡土教材,对于文明的传承是非常有效的。

  “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开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刘斌随文物来到北京。经历了良渚考古发展最快的30余年,以及良渚古城重要考古发现和申遗的全程参与者,刘斌认为,良渚遗址发掘最重要的经验是考古与保护并行,这成为申遗的重要基础。他说,“目前我们对于良渚的了解还是框架性的,对很多细节尚不了解,诸多未解之谜需要持续的考古发掘来解答。”

  刘斌:良渚是几代考古人一点点挖出来、研究出来的文明,我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是如何把良渚文化从几个点到几十个上百个点,再到整个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逐渐找出来,并逐渐研究明白的;是怎样把良渚文化从以陶器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到以玉器和大型墓葬为代表的复杂等级社会的文明曙光时代,再到以古城和大型水利工程为代表的古王国时代,一步步寻找发现和研究出来的。

  良渚文化有今天的成果和认识,不仅是浙江的考古人,还有江苏、上海以及北京的考古人一起合作。因此申遗成功后,我也特别怀念已经故去的浙江考古所牟永抗先生、上海博物馆黄宣佩先生等前辈,特别是我的老师张忠培先生,在良渚文化保护研究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指导,并在良渚申遗中出了很多力。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