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了在太平洋地区称霸,五角大楼可以说已经是煞费苦心。美国海军学会网站透露,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重启了“自由运输者”地效飞行器项目,以求满足美军在太平洋地区“任何地点”战略空运的要求。 据此,美国动力网站认为,该项目是在“美国设想在太平洋地区发起冲突”的假设前提下,重新启动的。值得警惕的是,美军正在太平洋地区探索“新蛙跳战术”,超级地效飞行器的开发,也是美军实施“蛙跳战术”的有效保障。 地效飞行并非新鲜概念,然而至今未能研发出超大飞行器。谈及地效飞行器,首先就能让人联想到苏联。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就研发出了极限飞行重量可达1000吨的喷射推进型地效飞行器“里海怪物”。可以说,即便放眼现在,其性能指标也足以傲视全球。毕竟,本次美军计划的有效载荷也只是100吨。 据悉,前苏联还计划研发出2000吨的超大型地效飞行器。实际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军事强国都尝试研发该类飞行器,但均以失败告终。就连投入资源最多的前苏联,也因为坠毁事件而宣告失败。 优点也成为了技术攻克难点。地效飞行器主要是利用地面效应贴近海面或水面高速行进,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航速高、载量大且用途广泛。由于是近地飞行,就可大大减少航行阻力。如前苏联的“里海怪物”,巡航高度在10米的情况下,可保持以400公里每小时高航速前进。 除此之外,地效飞行器装载量大,“里海怪物”单次就可搭载500名士兵低空飞行。然而,其技术难点也在于,高航速下极易导致失控。高速飞行下,因为紧贴水面飞行,就极大影响其机动性。无论是紧急转弯,还是爬升过大,都会导致失控发生。苏联的“里海怪物”就因此导致试验失败。 美国技术来自苏联,能否研发成功未可知。冷战结束后,前苏联有关地效飞行器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落入了美波音公司手中。也正因如此,波音还专门提出了“鹈鹕”地效飞行器研制计划。按照公布的性能指标,其载货量高达1000吨,航速达到惊人的480公里每小时。 可以说,单从性能上看,“鹈鹕”一旦研发成功,就可全面超过前苏联的“里海怪物”。然而,由于伊拉克冲突爆发,“鹈鹕”计划最终被搁置。因此,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人的技术几乎来自苏联,但是否能够攻克前苏联未能解决的难题,还未可知。 今年开年以来,美军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包括重启关岛新基地,设立“濒海作战团”计划、增强第二岛链军力部署,可以说是毫不掩饰其想在亚太地区称霸的野心。此次,美国重启“自由运输者”地效飞行器项目开发,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控制力和威慑力。 由于地效飞行器具有极强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就可以有效规避雷达探测。我国在此领域,至今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尽管至今没有传出大型地效飞行器研发的消息,但在中小型研发领域,我国已取得诸多成果。2015年,我国就研发出了CYG-11地效民用运输机,2017年外媒披露出,我国已成功研发了一款无人地效飞行器,前端疑似安装了反舰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