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為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一处秋粮晾晒场,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民驾驶农机堆放玉米。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从增產与减损两端发力,技术集成、管理创新和政策创设协同推动粮食產能持续提升。”2024年12月30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乡村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尹昌斌在发布《中国粮食產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基於新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產能行动》(以下简称“报告”)时建议。 2024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產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增粮食產能千亿斤以上的目标。 為实现千亿斤粮食產能提升目标,尹昌斌建议,要从耕地资源高效利用、种植结构优化、自然灾害防控和粮食加工减损等多个维度综合发力。 在耕地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报告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例如,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从而提升粮食產能。“据测算,仅将13个粮食主產区的4800万亩撂荒地利用起来就可新增粮食產能2200万吨以上。”尹昌斌说。 在种植结构优化方面,报告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稟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通过推广高產、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挖掘作物单產潜能,提高单產水平。 在粮食加工减损方面,报告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粮食在採收、收储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通过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和副產品利用率,增加粮食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测算显示,我国稻谷在採收、收储环节损失率约10%,通过优化机械採收方式和改善仓储设施,将损失率降低至5%,就可以减少稻谷损失900万吨。”尹昌斌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