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表示,近期我国长期国债利率下行背后,既有债券市场短期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被一些“小作文”带节奏,还有部分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够因素。此外,存在一些金融机构通过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牟利问题。一是从供求来看,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短期内大量资金通过理财和基金涌入债券市场,旺盛需求造成国债的过度交易。同时上半年包括政府债券在内的利率债供给不足,短期供求失衡。随着下半年国债等相关利率债供给增加,供求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二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缺少敏感性。一些中小银行并没有充分考虑国债投资的利率波动风险。在浓厚的投机氛围下,有些机构由配置盘变成了活跃的交易盘,甚至将债券当作股票来炒作;投资集中度很高,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债券收益占营业收入超过50%以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些机构公司治理的不健全,风控能力不强。 三是一些金融机构通过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牟利。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违规向私募基金等机构出借账户,做多长期国债,做空国债期货,操纵价格,并进行利益输送;对长期国债利率下行推波助澜。总之,当前货币政策框架正处在“由量转价”过渡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重要的价格信号,还存在远端定价不充分、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央行和市场加强沟通,并对过度承担利率风险的机构进行风险提示,同时打击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