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十年间广西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2-10-14

  南宁10月13日讯(记者 黄新跃 实习生 李芊潼)自治区卫生健康委10月13日召开“奋进新征程·健康广西这十年”广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与成效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体系建设、策略措施,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4家,卫生人员7821人,房屋建筑面积50.89万平方米,构建了艾滋病、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等专病实验室网络,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区实现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2123个,覆盖14个市111个县(市、区),全区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100%。基本具备集疾病预防控制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功能。

  在及时高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我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连续打赢打好东兴市、百色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崇左市等多起突发疫情,圆满实现“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处置疫情“零感染”的目标,有力保障了凭祥陆路口岸正常通关、广西百色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持续建设、钦州港陆海新通道持续发力,并分别选派了1500多名、600和100多名医疗队员支援上海、海南、贵州疫情处置,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和稳定经济“基本盘”做出了广西贡献。

  自2012年以来,广西通过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覆盖全区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水平。法定传染病从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间间隔由2012年的8小时缩短到2021年的5.68小时,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完整率由2016年的70.32%提高至2021年的100%。

  全区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4个设区市均具备开展药敏、菌种鉴定和结核病分子诊断能力,所有县(市、区)具备了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能力,99%的县(市、区)具备结核病分子诊断能力。2022年1-8月,20个县(市、区)老年人报告发病率与2021年同期比较,平均提高了13.29%。 筛查发现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达96.4%,实现了传染源的及时管控,减少人群传染。

  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广西分别于1972年、198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传播阻断标准,自1989年转入全面监测阶段至今,已经连续34年无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2019年11月通过国家消除疟疾终审评估,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10年无内源性病例。广西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全部达到国家和广西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的目标要求,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病区达到消除(或控制)目标。

  在免疫规划工作方面,广西全面构建了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全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截至2022年9月,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1.17亿剂次,全人群接种率达91.4%。

  慢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至2021年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7个,建成自治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11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覆盖率达到98%。全人群死因登记等慢性病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消除零报告乡镇,监测点报告粗死亡率达到国家任务指标要求,2020年死因监测工作在全国排名第8名。

  精神卫生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开展精神心理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43家,其中设置精神科病床186家。全区精神科编制床位为29605张,实际开放床位45975张。全区现有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2245人、精神科护士为7753人,每10万人口达到4.48名医师。2021年报告发病率4.97‰,患者规范管理率91.86%,规律服药率78.7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综合评分取得全国第8名的好成绩。

  此外,学生常见病、环境与健康监测工作持续推进。2021年,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范围实现111个县(市、区)全覆盖,累计完成41.4万名学生的筛查工作,总体近视率为49.35%,较2020年下降1.29个百分点。近10年来,广西不断完善健康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2020年水质监测点首次达到乡镇覆盖率100%,城乡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市政供水水质达标率从2013年的88.12%提至2021年的97.15%,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达标率从2013年的47.88%提至2021年的76.28%。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