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0-16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1969年冬,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等到云南省元江县加速繁殖不育材料。

  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1977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

  2017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又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

  1978年2月,出席中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3月,出席中国科学大会并获奖;6月,出席湖南省教育工作者先进代表大会;10月,出席湖南省科学大会并获奖。

  1979年4月,出席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科研会议,会上宣读他用英文写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论文并即席答辩,与会者一致公认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1982-1986年,每年去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1~3次进行合作研究。

  1983年8月,第二次应美国邀请赴美国考察杂交稻试种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

  1985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1986年,培育成杂交早稻新组合威优49,4月,应邀出席在意大利米兰附近召开的“利用无融合生殖进行作物改良的潜力”国际学术讨论会。

  a10月,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袁隆平在会上作了《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的专题学术报告,并提出了今后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设想,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同,并写进了会议文件。

  1989年9月25日~10月3日,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参加国庆40周年观礼活动。

  1991年8月14日~8月22日,应日本学会邀请,赴日本作两系杂交稻研究新进展学术报告。9月29日~10月10日,在美国参加洛克菲勒基金年会。

  1992年1月13日~1月15日,出席并主持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国际水稻无融合生殖会议。4月20日~4月27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7月28日~8月4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赴印度作杂交水稻方面的学术报告。10月22日~11月13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以首席顾问身份赴印度指导杂交水稻技术3星期。

  1993年4月10日~4月22日,赴美国布朗大学出席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仪式,夫人邓则应邀陪同前往。5月19日,受聘为湖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顾问。5月20日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博士生指导教师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11月17日~12月10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第三次赴印度传授杂交水稻技术。12月30日,撰写《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由湖南省农业厅以湘农函(1993)种字113号转发,对于稳定湖南粮食产量起到重大作用。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