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通讯员 顾瑾)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的国际化都市,地铁犹如涌动的脉搏,连结千万市民生活,赋能城市发展。 今天,是深圳地铁开通20周年的日子。从2004年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十字”形线网,到今天的放射形密集路网,20年间,深圳地铁以轨道为笔擘画城市骨架和肌理。如今,一条条地铁线路犹如毛细血管,连结深圳的各个角落,让城市脉动更加有力,串起市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2004年12月28日,深圳人期盼已久的地铁一期工程1号线罗湖口岸站至世界之窗站、4号线福田口岸站至少年宫站开通试运营,线座。从此,深圳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20年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尤其近年来建设进入加速期,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工程量。2019年是深圳地铁新线的第一个“井喷”期,共有地铁三期、四期工程的16条约284公里项目同时在建,创历年之最;2020年,深圳一年开通6条地铁新线公里地铁线年开通的“五线三枢纽”聚焦区域联动、城市群协同,深圳地铁也正式迈入“500公里”时代;2023年,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五期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作为深圳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轨道五期共规划11条线亿元,线路数量及里程均创深圳历次建设规划之最。 今年12月28日,深圳迎来3号线号线号线公里线(段)开通。至此,深圳城市轨道路网增至595.1公里,车站417座,跻身世界级城市前列。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20年来,深圳地铁始终坚持“以乘客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轨交运营服务,累计运送乘客超206亿人次,线网建设密度、客运强度、通勤便捷性、智慧出行等指标位居中国内地城市第一。 特别是2020年、2022年两次集中开通后,轨道交通为深圳人跨区通行带来了普遍的提速。其中,坪山、光明、盐田中心区地铁实现了从无到有,龙华、龙岗地铁线路更完善,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达福田市民中心区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市民的生活半径和出行幸福感,也随着地铁版图的拓展不断延伸、增强。 截至2024年12月25日,深圳市567.1公里的城轨线万人次/公里日,稳居全国第一。日均客运量(含深铁、港铁、有轨)845.97万人次,2024年7月12日,深圳地铁全线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地铁公共交通客运分担率达到74.22%(截至11月,含有轨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深铁集团以提升乘客出行幸福感为目标,全方位、多维度构建便民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全线网运能优化提升,推出以“晨曦特快”“大站快车”为代表的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最后一公里、半程末班车、雨伞租借、爱心助考站、个人存包柜站等一系列服务提升项目;持续优化导向标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母婴室、推出音乐广播等,推动深圳与广州地铁乘车码实现互联互通,不断优化市民出行体验;开通试运行37条公交接驳线路,畅通“最后一公里”微循环;推出外卡受理、多语种智能客服终端试点、数字人民币支付等功能,方便境外来深人员搭乘公共交通;推进盲文标识改造提升、进站闸机常开试点,精准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乘客满意度保持非常满意水平。 20年间,深圳地铁在智慧建设、智慧出行等“新动能”上持续发力,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重大技术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打造“智慧地铁”,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2019年5月,深圳地铁“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正式上线,这一自主研发的系统可实时采集列车载重、列车位置信息,动态显示列车各车厢的载客拥挤情况,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舒适度;2021年12月,地铁20号线一期开通,成为全球首条车车通信线路、深圳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标志全自动驾驶系统研究取得突破;2022年新开通128公里地铁线号线号线支线均采用目前最高级别GOA4全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具备自动化运营、故障自诊断、及时预警等功能。 此外,深圳地铁先后上线“扫码”“刷脸”“刷手”过闸,乘客出行更加丝滑;引入自研AI数字客服,打造智能客服中心,实现车站服务的自助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目前,深圳地铁智慧出行人数占比达到77.8%,稳居全国首位。 如今,BIM建造、装配式车站、智慧运维、AI服务、脸码互通、光伏发电等已经成为深圳地铁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初见成效,打开了智慧出行生活新图景。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20年来,深圳地铁建设的成果,已化为深圳幸福宜居城市的生动注脚,映射出城市的澎湃活力。深圳城市发展,随着一条条地铁轨道的延伸,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