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末,全球军工产业格局突遭剧变。《简氏防务周刊》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亚洲地区高端战机采购市场的规模较去年增长了36%,南亚成为全球军事焦点。尤其在印度正式拒绝了美国F-35、俄罗斯苏-57以及法国“阵风”战机后,转而对韩国的KF-21“猎鹰”产生浓厚兴趣,国际战略格局随之迎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在印巴边境的实兵对抗演练刚刚落下帷幕时,巴基斯坦新型战机歼-35首度亮相,立刻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印度空军面临着“万国牌”编制缺口、五代机空窗期以及国产AMCA项目进展缓慢的现实情况,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印度迫切需要为军购做出决策,提升其空军战力,压力可见一斑。印度空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F-35无疑是五代机的“金字招牌”。根据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25年发布的报告,全球F-35的订单已经突破了1000架。然而,印度在2025年8月初公开拒绝了F-35的采购提议,提出的三大核心理由引发广泛讨论——自主权、预算限制和体系兼容性问题。 尽管F-35的单价已经被压至8000万美元,但其高昂的维护费用依然是印度顾虑的重点。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美国方面仅提供了有限的技术转让,并且战机的核心系统(ODIN)完全受美国控制,这令印度高层感到深深的不安。印度代表明确指出:F-35的使用权并不等于完全的主权,尤其是在关键数据和维修权限仍由美国掌握的情况下。 目前,印度空军共有31个作战中队,离其目标42个仍有不小的差距。如果采购F-35,印度将不得不调动数百亿美元的军费,同时重建整个维护和训练体系。美国承诺的交付周期被评为“遥遥无期”,最快也需要5到8年。与此同时,印度空军还需要迅速填补战机的空缺,应对来自巴基斯坦歼-35的压力。 俄罗斯的苏-57也曾被纳入候选名单中。2025年6月,俄罗斯政府宣布愿意向印度全面转让苏-57的技术,甚至可以做到60%的国产化,并且开放源代码。然而,俄罗斯的这一承诺在印度内部却并未得到完全的信任。印度国防部的专家认为,苏-57的批量生产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俄军自用的苏-57数量也远未达到预期,因此对外销售的能力更是难以保障。外界普遍认为,苏-57的隐身能力、体系作战能力和中国歼-20、歼-35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即使在同等价位上,苏-57的维护成本、通信系统以及武器兼容性,也难以满足印度“万国牌”空军的实际需求。 印度随后转向韩国KF-21“猎鹰”,这一决策令全球军工市场感到惊讶。虽然KF-21是一款4.5代机,但它在设计理念、技术转让和交付周期方面展现了极高的灵活性。韩国政府明确表示,愿意协助印度建立本地化生产线,技术转让的幅度远超过美国和俄罗斯,而且报价仅为8700万美元/架,首批战机将在2026年交付。 2025年7月27日,巴基斯坦空军在伊斯兰堡举行了战斗机换装仪式,首批歼-35战机正式亮相。这款由中巴联合研发的歼-35,被外媒誉为“最具竞争力的五代轻型隐身机”,具备AESA雷达、隐身涂层和超视距空战能力。巴基斯坦宣布,40架歼-35的订单已进入履行阶段,首批战机将在年底前交付。 在刚刚结束的实兵演练中,巴基斯坦展示了歼-35与JF-17“雷电”战机的协同作战能力。印度媒体普遍认为,歼-35的部署将对印度空军的现有优势构成严峻挑战。印度防务分析机构《ORF》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若印度的五代机空窗期持续到2026年前后,印巴空中力量的对比将发生结构性转变。 印度空军参谋部的紧急评估报告中提到,“若现有的采购计划无法弥补五代机的空缺,KF-21可以作为权宜之计,但长期依然需要依赖AMCA国产项目实现战略自主。”分析人士认为,虽然KF-21在与歼-35的直接对抗中,隐身性能和体系作战能力仍有所差距,但在四代半战机领域,它可以与中国的歼-10C和巴基斯坦的JF-17 Block III形成有效对抗。 印度在新一轮战机采购中的核心考量指标是技术自主、体系兼容和资金效率。尽管F-35技术先进,但由于其数据主权和体系控制问题,以及过高的成本,最终被印度拒绝。苏-57由于其生产能力、技术转让和体系兼容性问题,也未能获得青睐。而“阵风”则因价格过高且实战表现不尽如人意而被淘汰。 KF-21的技术开放度较高,韩国愿意提供核心代码,允许印度根据需求定制航电和武器系统,且与俄罗斯制苏-30MKI等机型的兼容性较强,能显着降低后勤和训练成本。此外,韩国还承诺未来可以升级为“准五代机”,提升体系作战能力。 当前,印度空军面临着“体系裂变”问题,苏-30MKI、米格-29、光辉、幻影2000等多种机型并存,后勤维护压力巨大。KF-21的引入,被寄望能够推动空军的“国产化、体系化、智能化”转型。产业链数据显示,韩国已同意为印度设立配套零部件基地,推动印度本地航空工业的升级。 尽管印度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五代机AMCA,但该项目进展缓慢,官方数据显示,AMCA样机最早要到2028年才能首飞,且批量服役仍需时间。印度航空专家普遍认为,在短期内,印度的“五代机真空”问题难以解决,因此KF-21成为了一个“临时过渡方案”。但在中长期,印度依然需要加速AMCA项目的研发步伐。 在2025年8月,印度国会国防委员会的质询中,多位议员对国防投资的回报率表示质疑,并呼吁军购要更加注重效率和自主性。一项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印度受访者支持本地化的军工生产,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