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立学校入学的原则都是就近入学,教育部门对公立小学附近的街道进行划片,纳入该公立小学划片范围内的小区就是这个公立小学的对口房源。只要买房并落户,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可以正读对口的公立小学。 在宁波,期房因为没有对应学区,也尚未办理房屋产权证,无法落户,向来不在入学之列,一般都是要求回户籍所在地入学。 然而许多家长认为,新房周边没有其他学校,再怎么划分也不可能去别的学校,因此,即便是期房,也认定孩子就应该在这里读书。 不否认曾经有过凭购房合同办理入学的特例,但特例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实际上操作还不能被普及。建议不要去赌这个未知数,毕竟孩子上学容不得耽误。 期房的学区划分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且需预留足够的时间用于房产交付和办理落户等。若是孩子就学时间紧迫,则不建议购买期房。 二手房交易中,原业主户口是否迁走,不会对“一表生”的认定造成影响。而家长要纠结的,是“别人家”的小孩有没有占用这套房产的学额。 适龄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家庭住宅房(且户口本户主和产权所有人仅为父、母亲)三者一致,且同一套房子内没有其他家庭孩子在该校就读。 适龄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家庭住宅房(且户口本户主和产权所有人仅为父、母亲)三者一致,但同一套房子内已有其他家庭的孩子在该校就读; 父母双方在海曙区、江北区、鄞州区、高新区、镇海区内一直无自有住宅房,适龄儿童及其父(母)的户籍挂靠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住房在本小学服务区内; 适龄儿童和父(母)户籍自适龄儿童出生之日起就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住房在本小学服务区。 而这还算比较好的情况。镇海区、北仑区明确表明“如同一套房子内尚有其他家庭的孩子在该片区同一学段就读的,该套房产不能作为学区房”。江北区的招生政策中,该类情况为第四顺序。鄞州区则将其纳入需统筹安排的范围。 直白一些解释就是,关注热门学区的家长,在买房之前一定要仔细核实前房东的孩子是否占用学额,避免自己的孩子到时候被统筹安排的情况。 一、直接询问业主,或通过查看业主的户口本有无学龄儿童在户做判断。当然,如果是多次转手的房产,这种方法同样可能存在疏漏。 二、也可以托熟人到地段学校查询,但如果没有这方面资源,建议把保证学位不占用的条款写进合同并制定严厉的赔偿条款。 有些家长虽然买了房,但因为房产较多,或者家庭可能面临拆迁等原因,家长及孩子的户口并不在该套学区房上,造成房户不一致的现象。 纵观各区的招生政策,大体是以“住、户一致”为优先原则。如果当前批次适龄儿童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时,则通常按照适龄儿童户籍迁入时间先后顺序录取。 比如镇海区2021年招生政策中表示,如出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人数超过片区内相应学校招生计划或学区间生源分布不均,要进行分流和调剂,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以片区为单位,当片区内户籍适龄儿童少年超过相关学校招生计划时,超出部分分流顺序为:一是“有户无房”的;二是“有户有房”中户口迁入晚的。 第二步:当片区内不同学区生源分布不均,需按照房户对应情况(房户是否一致)及户口迁(报)入时间从一个学区调剂到另一个学区,被调剂顺序为:一是“有户有房”但房户不一致的;二是“房户一致”中户口迁入晚的。 终究,买房只是孩子入学的一个环节,后续还有学额、户籍、分流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爆仓压力大的热门学区,应对第一顺位和第二顺位的学生就有足够的压力,更需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