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管怎样,分析师们都一致认为,Teams是Slack的最大威胁。William Blair公司的分析师布哈万·苏里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微软资本雄厚,而且在很多大企业都有显著的影响。” 微软是一台高效的利润机器,可以轻易地拿出大笔现金改进和推广Teams,而Slack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笔赔钱的买卖。上一财年,Slack的营收入为4亿美元,亏损额达到1.39亿美元。不过好消息是,Slack的付费用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50%,这个速度足够让其他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羡慕的了。假设Slack能够以类似的速度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实现盈利是迟早的事。 Slack的发展也并非一直顺风顺水。今年46岁的巴特菲尔德于2009年在旧金山创办了一家名叫Tiny Speck的网游开发公司。Slack一开始只是这家公司为了方便内部沟通而开发的一个软件。到了2014年,巴特菲尔德的游戏创意搞不下去了,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Slack上。巴特菲尔德生于加拿大,现在他主要在旧金山和纽约市之间奔波,有时也去其他一些客户集中的城市拜访客户。目前,Slack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 这并不是巴特菲尔德的第一次成功创业。以前他还创办过一个叫做Flickr的照片分享网站——它可能是后“互联网泡沫”时代最红火的创业公司之一了。2005年,雅虎以3500万美元收购了Flickr(这个价格对于那个时代的创业者来说,算是一次很成功的“退出”了)。巴特菲尔德继续在雅虎担任Flickr的总经理,不过由于不满雅虎官僚主义成风、缺乏创新等“大企业病”,他还是在三年后离开了雅虎。 也正是有了雅虎的前车之鉴,虽然Slack增长得很快,而且成功地由一家私营企业转型成了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巴特菲尔德还是坚信,更大并不一定代表更好。他的客户往往也同意他的观点。 金融服务公司TD Ameritrade的首席信息官维贾伊·桑卡兰表示:“Slack是一家非常灵活的公司,我们跟他们的CEO有直接的联系,也可以跟他们的产品工程团队直接合作,这是他们真正的优势。” 电商公司Shopify的“文化策略师”凯特琳·诺里斯表示,她曾经要求Slack为她的公司的4000名员工提供特定的新功能,Slack也做到了。她目前正在等待Slack的员工帮助她创建一个功能,让她的员工能够手动调整频道,为特定项目或主题创建选项卡,否则它们就会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今年6月,Slack公司的CEO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与他的母亲诺玛·巴特菲尔德在纽交所门外,庆祝Slack的股票直接上市。图片来源:Courtesy of Steward Butterfield Slack之所以吸引了很多客户,主要在于它能够与很多其他公司的在线服务相融合。该平台上现有包括视频电话软件Zoom、允许用户对文档进行编辑的谷歌在线多个应用程序。此外,Slack还为用户提供了工具,让他们可以轻松地开发属于自己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也可以与Slack捆绑在一起。比如,Shopify开发了一款名叫“Tally”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能够跟踪员工的费用情况,并使他们可以在Slack上提交费用报告。 William Blair公司的分析师苏里表示:“Slack就像一个专门面向现代企业的操作系统”,允许企业在一个地方访问所有的应用程序。 如果说,做“企业软件一站式商店”的目标令Slack看起来很像微软,那么实际上,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讽刺的是,Slack要想获得成功,至少是获得华尔街眼中的成功,那么它就需要成为一个像微软一样的巨头。但巴特菲尔德相信,他可以推动公司继续增长,同时也不忘了公司的根本——简单。正是这个特点,才让Slack从一开始就流行了起来。 通用电气过去的管理层显然曾犯下严重错误。问题在于,这些错误会让通用电气在未来一蹶不振,亦或其明星云集的新任管理层能够力挽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