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已制定了南海神庙开发的总体规划,即将实施。整个规划占地44万平方米,将恢复“古扶胥一条街”,在“海不扬波”石牌坊前,恢复古码头与海景,并开辟水道通珠江。还将筹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后,游人可在此遨游极其壮观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情胜景,发思古之幽情。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和连接汀江与珠江的灵渠已早为人知,然而在南粤之滨,扶胥之江有条古运河,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古时候,珠江水面辽阔,浩似大海,故广州人往往称轮渡过江为过海,又称江边长堤为海皮(边)。而位于广州东面南海 神庙前的珠江口,更被称为大海了。这里海面风浪较大,如果遇着恶劣天气,更是白浪排空,汹涛浪涌,情景吓人。来往于东江与珠江的小船,只有风平浪静的日子才能平安无事。为了解决小船不经珠江口水域便可来往于东江和珠江之间,唐代时,有人在神庙不远的地方,即黄埔发电厂东侧开凿了一条古扶胥运河。运河宽10丈多,经志成围、穗东联围到东江横沥出东江,全程10多公里长。古扶胥运河把黄木湾与东江连接起来,缩短了珠江到东江的航程,百吨以下的小船可以全天候来往于两江之间,而不再受珠江风浪之苦了。运河开凿后,大船小船都喜欢选择这一航道。因此,运河河道热闹非凡,长年不衰。运河功能一直延续至今,它也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美好的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