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创新浙江见行动丨白马湖实验室:需求即课题转化即答卷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5-08-08

  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是一场需要精心培育、耐心守候的持久耕耘。在写好“两篇大文章”的背景下,我省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如何建立跨周期的协同创新生态,既

  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定资源,这是刻在白马湖实验室基因里的成长密钥。作为一家由国企牵头领办、联合高校共建的省实验室,白马湖既关注“0到1”的基础前沿攻关,也着眼“1到10”的工艺熟化和市场应用。平台建设先行、科教融合引才、有组织科研攻关......实验室既仰望前沿星空,也深耕技术转化沃土,围绕一线产业场景和前沿引领技术开展“大兵团作战”。

  “和在实验室闭门造车不同,我们的研究瞄准能源企业的一线需求,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机理验证、中试熟化等环节也都能在浙能集团找到场景并获得反馈,成果转化更快、成功率也更高。”

  在浙能嘉华发电厂的煤炭码头,一套由白马湖实验室主导研发的“无人化智能清舱装备”正在高效运行。这套装备能实现散货码头清舱作业的完全自动化,不仅使清舱效率提升10%以上,还达到“人机分离”的安全目标,彻底改变传统人工清舱的高风险、低效率作业模式。

  该技术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研发,仅用了1年多时间就成功示范应用,目前不仅收获了外部市场订单,由此孵化的科技型企业也将在今年5月份正式亮相。

  如此高效的转化进程与实验室的“大兵团”作战模式密不可分。据实验室发展合作部部长罗一凡介绍,当“任务清单”明确后,实验室开始着手组建科研团队——从浙江工业大学双聘冯远静教授等科研领军人才,从浙能集团所属电厂借调工程技术人才,又招募了一批新的青年科研骨干,齐心协力开展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当技术初显雏形,引入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示范运行和技术迭代,确保技术不只是“纸上谈兵”,更能“贴地飞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作为国务院国资委赋权改革试点项目,给予科技人员在成果收益分配上更大的自主权,极大地激励科研人员的转化积极性。

  实验室打破“先做科研、再产业化”的传统路径,锚定产业需求开展科研立项,积极推动适配市场应用场景的产品定型开发,积极联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形成以实验室平台为纽带,牵引高校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有组织科研攻关机制。

  实验室以产业需求定义科研方向,基于浙能集团火力电厂、城市燃气、综合供能站、深远海风电等产业场景,瞄准关键运营“提质增效”技术、“国产化替代”材料与装备等重点攻关,确保技术“研得出、用得上”。同时,实验室平台建设先行,已建成金华CCUS基地、新疆煤化工基地,在建长兴氢能基地,谋划建设中国风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中试平台等,初步建成覆盖能源与碳中和关键领域中试试验的科研基础条件,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支撑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落地。

  实验室探索多元引才模式,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行“双聘研究员”制度,打破体制隔阂实现人才共享;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科教融合学院,探索“编制在高校,科研在平台,转化在企业”的新机制,并实施“学术导师+产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聘任“产业导师”作为第一导师,培养实战型人才。多元引才形成跨学科科研攻关“兵团”,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实验室已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6家联合实验室,聚焦能源领域痛点问题,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定制化服务、技术顾问等方面通力协作,形成覆盖氢能、光伏、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研发矩阵,形成能源创新产业集群。

  “‘谋战略、有组织、创价值’,实验室围绕能源领域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研究布局,着力破解一批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一块薄似压缩饼干的固态电池,未来可能改变新能源产业格局。这项开创性技术是由白马湖实验室成建制引进的“新型全固态储能电池技术”团队研发的。

  据罗一凡介绍,当时这支团队刚实现了机理突破、希望能够融资开展小试规模的科研攻关,实验室组织专家多轮评估、论证,认为该项技术具有颠覆性潜力,决定以“先研后股”模式成建制引进团队,为团队提供“第一桶金”开展成果转化。

  双方通过签订“先研后股”合作协议,对未来发起设立公司时的股权分配原则进行约定——团队在“入驻”实验室前已实现的知识产权价值、在白马湖研发阶段形成的知识产权均可作价入股到未来公司,具体的股权分配将以对赌方式由未来市场来公允精准定价,进而解决前沿技术“雏形期”定价市场失灵问题。

  目前该团队提前半年完成了第一个里程碑研发目标,已制备出安时级别高比能、高安全固态电池,同时利用自有工艺制备技术小批量生产销售市场主流电芯材料并已取得电池制备企业订单。团队在研重载长续航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上机样品,近期已有头部汽车企业拟战略投资该项目、抢注新技术赛道。

  实验室瞄准深远海风电、太阳能转换与催化、氢能与储能等方向的开创性技术,前瞻布局构建“技术预见—精准孵化—敏捷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闭环链条,形成市场导向的前沿技术价值发现机制。以源头“淘金”、平台“催熟”、利益“共享”的形式助力优质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实验室积极做好外部优质科技成果的筛选赋能工作,在一系列评估后从高校成建制引入项目团队,为其提供一系列托管式科研后勤保障,并协同上下游资源做好产业孵化的准备,有效实现了高校与科研平台的资源贯通,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攻关和转化的积极性。

  实验室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能源领域的原创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已连续三年对外发布基础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均基于浙能集团及能源产业链企业提出的创新需求,由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团队申报遴选,实验室提供应用场景验证,形成“需求—研发—验证”闭环。同时强化应用导向,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