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方向,朝韩两兄弟剑拔弩张;东南沿海,逆子在不断跳脚,菲军已经把中程导弹架到家门口;中东、俄乌两个方向,火药桶还在不断添加新的火药。 牌桌之上,漂亮国的大选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这也是全球局势最敏感的时刻,不排除有野心势力来一场军事冒险,刺激所有玩家一起刺激。 此时此刻,战争的火焰如同地壳里的岩浆,正在互相喷薄涌动,急促汇成一股股洪流,只待一个导火索就引爆人类世界。 前段时间,我们国家一天之内放了两个大招:一个是射了一枚洲际导弹,一个是开始产业向内陆转移(民间称为“新三线建设”)。 洲际导弹是威慑,证明我有先发制人、以理服人的能力;“新三线”是后手,背后是一场关于未来国运的大棋局。 北方边境,中苏交恶,苏联老大哥陈兵百万,试图用钢铁洪流给我国来一场粗糙的外科手术;东南沿海,美蒋方面虎视眈眈,随时等待给新中国来点颜色;西南边境,印度蠢蠢欲动。 为了防止新一轮世界大战,避免所有建设成果付之一炬,危急时刻,我国开始把沿海的军事基地和工业基地和大批技术人员向西部大后方转移。 不同于经济学上的一般产业转移,三线建设是一种备战时期的中西部开发,战争思维主导,将产业引导到崇山峻岭和大陆腹地,以超越当时假想敌的火力打击范围为准则。 一线,沿海和沿疆地区,是军工业集中区也是战争前线;二线,一线与京广铁路之间的狭长区域;三线,京广线以西广大地区,包括川、贵、云、陕、甘、宁、青,以及湘西、鄂西、豫西、晋西、粤北、桂北等十几个省区。 简单来说,当年的三线建设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一个微缩版“小中国”。 这项工程建设,最大功绩是给我国建设出一个非常完备的国防战略后方,同时还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就像攀枝花和六盘水,之所以能够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发展成工业城市,背后的浪潮就是三线建设过程中,将近两千个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几百万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不断奔向中西部。 所以,当前形势下,如果真的能够再次复制一次三线建设奇迹,最大的利好无疑是中西部,谁都期盼着国家意志点石成金的魔力。 目前舆论上关于这项计划的讨论已经非常热烈,尤其是某音上已经传成了什么有鼻子有眼的“西部大迁移计划”,“全四川都在搞拆迁”…… 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除此之外,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那场奠定未来十年发展格局的三中全会上关于产业转移的表述。 大会上明确表示,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明确表示我国在进行新一轮三线建设的计划,但是新一轮的向内陆的产业转移已经开始。 尤其是东西部差距急需缩小的当下,广大中西部地区迫切需要产业、技术、资金、政策来感受祖国母亲的关怀。 在四川今年获批的国土空间规划中,非常直接的表示,“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事实上,历史上的川渝地区工业发达,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无论是抗战还是三线建设时期都是我国的资深备份选手。 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郑州,他们本身已经拥有生产力布局同时兼备安全腹地,可以更丝滑的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 还是很感慨,虽然目前所谓新三线建设的规划还没有一撇,类似战略腹地建设的规划又没有大规模落地,但中西部省份已经爆发出抢占先机的热情。 归根结底在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落差由来已久,这里的所有人都期盼能够有一场产业、技术、资源的重新大分配,以此来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 他们渴望有一场历史上曾经塑造过自身命运的“三线建设”来逆天改命,哪怕目前的概率还是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