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杭州地铁1号线列车车厢里,一大妈和一拿行李箱的男子因“爱心专座”让座问题起争执。 视频中显示,男子坐在地铁的座位上,老人站着不断用雨伞抽打坐着的男子,并一直说:让不让?让不让? 男子回应:不让咋的?老人则回复:起来,好意思的,请你让一下,爱心专座你知道吗?我是残疾人,你是不是? 目击者称,老太太说自己脚残疾,有残疾证。老太太到站下车,下车后还在骂这个男子。男子所坐的角落的位子一直是爱心专座没错。 潮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了杭州地铁。对此,杭港地铁表示:已关注到有乘客在搭乘地铁1号线时因“爱心专座”的使用发生争执,经沿线车站工作人员引导,陪同至目的地站点出站。“在此,我们呼吁广大乘客弘扬文明互助的乘车之风,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地铁出行氛围。如乘客在搭乘地铁时遇到车厢不文明行为,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或驻站民警,也可致电杭州地铁服务热线。 6月2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老人要一女子让座给他,女子称可以给别人让座,但不给他让座。老人随即对女子动手袭扰,将拐杖放在女子腿间一阵横扫。目前,北京公交警方通报,已依法对老人行政拘留。 这些事件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遭到老人掌掴及言语辱骂;有老人索要座位不得,就一屁股坐在女孩腿上;还有女子在地铁上自称“老师”强行要求乘客给自己孩子让座,被拒后指责乘客。 不知从何时开始,让座也成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有些人觉得自己也很需要座位,让座不应该成为义务,有些人则认为身为老幼病残,被让座是自己的权利。种种乱象在网络平台上发酵,有网友评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甚至有人表示“寒心,以后不愿再主动让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在被强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拒绝让座,因为让座这类行为属于美德层面,然而有些人把美德和责任混淆,由此引发冲突。她认为,“美德要遵循自愿原则,且只能用来要求自己,不能用来要求他人”。 给老人让座,是法定义务吗?答案显然不是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我们必须给老人让座,但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鼓励我们这样做。在拥挤的车厢里,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是一种美德,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他人的意愿,用强制或者威胁的方式来要求让座。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是否让座,这种选择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因为年纪大,就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法律的约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周小涵 综合潮新闻、新闻晨报、光明日报、红网、央视网、网友评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