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他于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8-17

  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语宝”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宏开先生,于2024年8月1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公开资料显示,孙宏开1934年生于江苏张家港,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兼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民族语言学家,先后发现15种新语言,并就30多种汉藏语系语言展开系统调查研究,着有《藏缅语族羌语支研究》《羌语简志》《独龙语简志》《八江流域的藏缅语》等,主编“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汉藏语语音和词汇》等。

  据《光明日报》此前报道,孙宏开参与调查了独龙语、羌语、门巴语、仓洛语、达让语、格曼语等,发现并确认了尔苏语、木雅语、尔龚语、史兴语、扎巴语、纳木义语、却域语、贵琼语、白马语、柔若语等新语言。在调查的基础上,孙宏开很早就开始呼吁并参与濒危语言抢救。20世纪80年代,他在调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就一直致力于保存和保护中国境内各种濒危语言。

  2006年,孙宏开发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一文,把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分为6类:1.充满活力的语言,如蒙古语、藏语;2.有活力的语言,如苗语、哈尼语;3.活力降低,已经显露濒危特征的语言,如羌语、纳西语;4.活力不足,已经走向濒危的语言,如仡佬语、鄂伦春语;5.活力很差,属于濒危语言,如赫哲语、畲语;6.无活力,已经没有交际功能的语言,如满语。通过对民族语言活力排序,孙宏开希望能够分清轻重缓急,率先抢救处在最濒危状态的语言。

  2015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孙宏开参与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及推动工作。彼时已年过八旬的孙宏开,在负责第一期语保工程濒危语言组21个语言点的同时,还身体力行,申请了濒危语言阿侬语的项目,“如果不进行调查和视频记录,这些口头语言很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据澎湃新闻)

  据《大众日报》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建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7日17时56分在济南逝世,享年89岁

  “时代楷模”、副军职退休干部、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0日逝世,享年80岁。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