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龙口地铁二十三号线换乘方案,希望回复的更详细一点!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1-30

  空军大校、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戴旭曾公开表示,美国已经开始了第六次战略转移,对此中国必须予以高度警惕。戴旭还认为,面对美国的全力围堵,我们首先应当明确其背后的动因和出发点,以便做到针锋相对,兵来将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美国的成长史,看看它是如何战胜此前的每一个对手,继而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国的。

  “门罗主义”虽然看上去比较“温和且保守”,但却为美国日后称霸美洲大陆垫定了基础,亦可视为美国的“第一次战略转移”。

  一战末期,美国趁几大欧洲列强兵疲马乏之际突然加入战争,最终以战胜国身份参与了战后的势力划分。

  一战后,美国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柯立芝繁荣”,综合国力大增。也正是从此时起,美国开始全面取代欧洲传统大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强国。

  美国也通过“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新的全球性霸权。这是美国的“第三次战略转移”。

  在肢解了英法等国的殖民体系之后,美国又将“第四次战略转移”的矛头指向了昔日盟友苏联。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苏联是唯一能在意识形态、军事、经济等方面与之抗衡的国家。

  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扩张,美国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并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终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将其拖垮。

  冷战结束后,美国随即又将“魔抓”伸向了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的中东地区,由此开启了美国的“第五次战略转移”。

  其先后通过1991年海湾战争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在中东站稳了脚跟,并控制了当地石油命脉。

  虽然美国此后撤出了大部分军事力量,但被其扶持上台的伊拉克政府至今依然对美国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应该不会发生太大波动。

  从美国前五次战略转移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国力尚弱时,先是选择在本地区进行有限扩张,等国力有所提升后,再将影响力扩展到欧洲,最后是整个世界。

  虽然在这过程中,不乏有像第二次独立战争这样的盲动,以及越南战争这样的战略性失误,但总体来看美国在对外扩张的时机把控与路径选择上是相当稳健与合理的,其手段也不可谓不老辣。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前五次战略转移过程,也是我们从一个落后的专制王朝演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继而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对中国的提防心理与敌视情绪开始与日俱增,两国关系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果说当年的苏联只是在军事上让美国体会到了“恐惧”,日本只是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威胁”,那么如今的中国则是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让美国人感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

  虽然从小布什执政时期开始,中美关系就已经有了下滑迹象,但其显着恶化应该还是始于特朗普执政的后半段。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内政外交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在对华政策上却维持了与前任政府高度的一致性。拜登政府认为,今后十年将是中美竞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十年。

  为此,美国将继续收缩战线,在夯实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拉拢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着领土争端的国家共同“抗华”,用“切香肠”的方式反复试探中国底线,迫使中国在战略上犯错。

  虽然中国此前一再表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并希望两国能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韬光养晦策略似乎很难再维持下去了。

  如今白宫发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经明确将中国视为“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头号竞争对手。”

  美方认为,“中国是唯一有意愿重构世界秩序、且日渐具备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领域的能力、去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因此,美国政府必须把保持对中国的持久性竞争优势,作为最优先的任务”。

  由此可见,美国为了对付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反华”也已经成为当下美国两党少有的共识。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都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兼而有之的国家。

  当它认为自己的社会制度与国际地位遭到挑战时,必然会做出各种应激反应,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

  历史上,美国从来没有对任何竞争对手心慈手软过,哪怕是自己的盟友:昔日的日本、如今的欧盟,在必要时都会去敲骨吸髓,把仅剩的那点油水榨干。

  如今美国不仅在南海、台湾、香港等“敏感问题”上向中国不断施压,还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舆论等多个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与打压,并试图在科技、经贸等方面与中国进行脱钩。

  有人认为中美矛盾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只要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所谓的“民主和自由”,中美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按照这个逻辑,只要中国有威胁到美国霸权的可能,中国就是美国的敌人,正如同俄罗斯哪怕变更了社会体制,只要块头放在那里,美国还是会一再压缩它的战略空间一样。

  中国无论采取何种政治体制,都不可能在南海、台湾、钓鱼岛等问题上让步,也不可能在高新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自断臂膀。

  而对英美国家来说,中国政府凡是在维护领土完整与取得科技突破方面的努力,都可视为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与挑战。对于这种在全球普遍存在的“西方中心论”,我们根本无力去彻底消除,只能想办法应对之。

  美国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我们如果想要与之展开长期较量,就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客观评价,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或盲目自信。

  从这些年美国参与的国际冲突来看,它至少在大部分时间里依然能够做到“一呼百应”。此外,对于中美之间深度绑定的经济关系,我们也不宜高估,不要以为有了这个“压舱石”,就不会出现当年“美苏冷战”那样的局面。

  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开始着手寻找中国的“备胎”,并想方设法将一部分产能从中国迁往他国。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大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最后,我们也不要被美国时不时放出的一些“客套话”所蒙蔽。

  拜登政府之所以一直对外声称,美国不寻求将世界划分为两个对立森严的阵营,说白了只是缓兵之计而已。

  美国首先会占领道义的制高点,然后再利用这段缓冲期,制定各种对华制裁的政策,并辅之以各种下三滥的手段削弱中国的国力,等时机成熟后再对中国以“致命一击”。

  所以,对于美国政府高层的某些讲话,我们大可不必太当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美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对美国一定要有最坏情况的打算,不要怕中美关系倒退,更不要怕停滞……

  因此,在处理中美关系上,我们既要避免激化矛盾,也不能做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既然中美关系走下坡路基本已成定局,那么中国要做的就只能是尽量延缓摊牌时间,努力壮大自身实力,让对手在出招时有所忌惮。

  如不出大的意外,今后十年应该会是中美关系的高危期。在这期间,中国大概率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对于美国而言,这或许是几十年内遏制中国的最后机会,故而很可能会在对中国不利的方向上或不利的时间段疯狂制造事端。对此,我们一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中国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笔者相信只要中国能保持住战略定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做好各种突发情况下的预案,就一定能在与美国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考虑到这些年来,美国几乎不打无把握之仗,同时也很难承受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失败,等到中美两国综合国力与军力接近时,美国就有可能出于成本与代价上的考虑,打消与中国对抗的念头。届时,中美关系或许将翻开崭新的一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