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均5G冲浪高手的年轻人,端午节,他们积极参与粽子的甜咸之争,并在网上晒出餐桌美味;七夕佳节,他们在线祈福求脱单;中秋时节,许多年轻人虽然不能回家,但看直播和家人一起赏月,同样可以传达爱意……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某个固定的节点,和古人一样登上同一座高山、吃同一种食物、赏玩同一轮月亮,吟诵同一首诗。 春节是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但对于当代人来说,春节的习俗早已不仅是守岁、祭祖、团圆饭和拜年,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音乐厅也成为了新的选择。 图片来源:p> 中秋假期,年轻人想要的也不仅是吃月饼赏月,跟随美食去旅行也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去长沙喝一杯奶茶,到苏州享用莲藕和菱角,让味觉记住假期。 重阳时节,正逢秋高气爽时,传统的户外登高徒步和放风筝祈福,近年也注入了新潮玩法,有人组织户外及室内的攀岩挑战,有人以无人机花式航拍家乡的秋天。在高处留下“足迹”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而在七夕,这个最具浪漫气氛的中国传统节日,根据百度搜索大数据,5年间,“七夕”相关内容平均搜索热度是“情人节”的2.11倍。 穿汉服出游、听国风歌曲、玩古风国创游戏。从抒发志向的诗词歌赋,到传承千年的风土民俗,只要有中国文化的地方,就有他们追逐的身影。 短视频平台上与国粹相关的话题数量有近百个,内容形式涵盖了京剧、变脸、戏服、秦腔、中医、皮影等,令人眼花缭乱。 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不再是置于橱窗高高挂起的展示品,而是蕴含深厚文化积淀,并与现代潮流结合的潮玩、潮品。 有戏剧演员用京剧的方式演绎游戏视频《神女劈观》,爆火网络;有音乐人将侗族大歌与赛博朋克式的电子音乐结合,迸发新的生命力;有美妆博主复原了唐代《簪花仕女图》的妆容,全网称赞。 有热爱中国白酒文化的博主,更是作为自来粉,将茅台“重阳下沙”的传统酿造工艺,在网上科普给粉丝,引得无数跟帖讨论。 日渐崛起的国产动画、备受认可的国风音乐,越来越受欢迎的国风、国潮、国货……都是这届年轻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90、00后的年轻人,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伴随着国家日益强大而成长,骨子里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正在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90、00后,都在尝试让“中国风”,从小众成为大众,让爱好成为走出国门的潮流文化。 在重阳节这样的国民节日,年轻人更是以专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方式,传承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加深国人的情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