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红星新闻的报道,8月10日,哈尔滨17岁少年王忠民,从寄宿的画室门口走出,至今没有回家,已经失联5天。 王忠民在一个寄宿制画室学习,8月10日,他联系爸爸王强,说最近画画太累,想休息,爸爸就给他请了一天假。下午4点55分,王忠民走出画室后不知去向。 8月11日晚上11点左右,王忠民用手机向要好的朋友挨个发送“道别”消息,内容大多为“谢谢你们,以后要照顾好自己”等。并在朋友圈发出一条疑似遗书的状态,“累了,晚安,永久的晚安!”现在一直处于关机失联状态。 家长对此感到特别内疚: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忙于工作,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孩子长大后,父母离婚,又让孩子成了单亲家庭。父母感情破裂后,经常争吵打骂,影响到了孩子,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父母平时忙于工作,不太会和孩子交流,孩子得到的关心比较少。 2019年6月份,南京一个10岁的小男孩乐乐离家出走,原因竟然是父母只顾玩手机,没有理他,所以就想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据说离家出走不少于10次。 2019年2月21日,深圳一实验学校的七年级男生小金在家附近坠楼身亡,原因是开学后,被老师要求回家补寒假作业,不堪重负跳楼自杀。自杀前留了4封遗书,遗书中,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爷爷奶奶,并将500元压岁钱留给他们。至于父母,他写道: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讨厌我。我走了,请不要伤心难过。 现在很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就是给孩子爱,就可以让孩子得到幸福,所以平时拼命工作,忽视孩子的感情需要。 孩子学习忙,自己工作忙,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就会少之又少,短暂的交流只限于“你缺钱吗?”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其实孩子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不能本末导致。 有的父母即使工作不忙,也天天抱个手机自己玩,对手机比对孩子亲,让孩子感到不满,会选择离家出走这样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有孩子跟父母说“真想变成一个手机”,这样父母就可以天天抱着自己了。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是因为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心理学家发现,让孩子在12岁以前,跟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关系,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孩子安全感较好,就会更自信、更愿意进行社会交往,反之感情饥渴,就会孤独,出现很多负面、敌对情绪。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交给其他人管理,管理人没有耐心,孩子又不能反抗,情绪就会受到压抑,青春期后容易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其实,孩子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都是在幼年时父母落下的功课导致的。 这时父母往往要花上几倍的精力,才有可能矫正孩子出现的问题。 父母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难免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期望非常高,平时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好好学习的思想。比如“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辛苦一辈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任务比以前要重很多,老师的要求也高很多,回家除了要完成繁重的作业外,可能还要挤出时间上培训班、完成培训班的作业,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导致不堪重负。 很多孩子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好累,我睡一会儿好吗?”是对父母的祈求,也是对生活的无奈,孩子线、家庭氛围不好 有的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出现争吵,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夫妻的争吵会让孩子生活在夹缝之中,长大后会办的性格孤僻、古怪暴躁,不会与别人顺畅交流。 还有的家长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8月11日,汉中洋县明珠小区,15岁的男孩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起因是母亲看到孩子在玩同学的手机,将手机没收,并说了他几句,孩子就说要还同学手机,一走了之。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尤其是在3岁以前,一定要亲自带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罗马尼亚前******齐奥塞斯库在20世纪80年代下令把一些孩子集中在一起,不让他们和父母见面,结果这些孩子被解救出来以后,目光呆滞、神情木纳,心智发育、社会能力都比正常孩子滞后。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父母的陪伴就是一场灾难。 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管孩子有开心的事还是不开心的事,只要孩子肯说,就说明孩子对你信任,要认真听孩子说话,积极给予孩子回应。开心的事情给予正面的肯定,不开心的事情启动同理心,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到父母就是自己的依靠。 孩子学习压力大,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心理负担,总是唠叨学习的重要性,总是强调学习,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反感,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阿贷尔·法伯在其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中提出,“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成长,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 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 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 而学校复杂的教 育过程中产生的多数困难的根源, 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想和孩子和平相处,首先要保证良好的夫妻关系,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让孩子在团结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每天的生活都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也会是阳光灿烂的。 总之,养育孩子是一种智慧,想方设法让孩子对父母打开心扉,学会与父母分享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不要选择独自承担生活的苦水。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