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跑起来的时候,线号线李达站至南李官站线座,自西向东分别为:李达站、铁西汽车工厂站、马贝站、中德大街站、细河悠谷站、翟家站、工业大学站、宁官站、余良站、甘官站、千岛湖街站、南阳湖街站、大通湖街站、南李官站。其中,李达站至余良站9站为高架站,甘官站至南李官站5站为地下站,在大通湖街站与既有9号线换乘。 创新高架敷设,彰显特色文化。3号线是沉阳地铁首条含有高架站的线路,施工中采用超长结构不设缝技术,确保整体美观与稳固。出行体验方面,站厅设置玻璃隔断,站台设置全高站台门,并配有空调候车室,可有效阻挡冷空气,为乘客营造较为舒适的乘车环境。车站设计方面,深度融入沉阳“工业文化”和周边区域文化元素。 节能技术应用,注入绿色动力。3号线供电系统首次设置中压再生能量回收装置,将列车制动能量高效回收转化,全年可节约电能约510万kWh。同时,首次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利用细河悠谷站至翟家站高架区间声屏障安装900㎡光伏板,接入地铁供电网光伏系统后,每年可稳定发电约24万kWh,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环保。 通信技术革新,夯实智慧根基。在通信技术领域, 3号线首次运用新一代Wi-Fi 6技术来承载车地无线和视频监视系统,凭借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车地间数据传输将更加快速稳定,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掌握列车动态,提前准备并高效处理各类运营情况,该技术的应用也为加快智慧地铁建设夯实根基。 精细预案,守护出行。因高架线路地铁运营可能受天气影响,沉阳地铁全方位强化保障措施,与市气象局携手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对高架线路区域的大风、冻雨、暴雪等天气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为行车组织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此外,针对各类情况制定详细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支援队、场段除雪队、高架除雪队等专业队伍,配备了除冰铲、除雪风机等多种设备,开展多次专项演练,确保雨雪天气下地铁运营安全,乘客出行平安。 “最强大脑”,智能指挥。启用充满智慧的线网指挥中心(COCC),将各线路数据全面接入,实现对地铁线网整体运营状态的精准把控。COCC可实时接收、采集、展示各运营线路的行车信息、客流信息、设备设施状态信息和视频监控画面等,对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高效协调指挥地铁线网运营,科学调配资源,实现多专业“协同作战”,更好应对各类运营事件,推动地铁智慧化运营迈上新台阶。 智能管理,处理高效。3号线信号系统首次在车辆段及停车场引入全电子联锁技术,对场段内道岔、信号机、计轴等设备实现控制、执行、监测的一体化智能管理,为运营部门提供实时、精确、科学的数据支持,实现了对设备状态的精细化管理和故障的主动预处理,确保地铁设备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