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2位上海市民走進市人大會議廳,分享了他們參與四部立法的故事,他們中有因“脫口秀”火了的外灘警察、奔忙於五角場區域的快遞小哥、稚氣未脫的中學生、工人新村的居民……12人講述的內容各有不同,但這些立法故事都與基層立法聯系點有關。 上海正在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從“首提地”發軔,到擴點至全市16個區,25個市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生動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聯系群眾的橋梁、民主協商的平台、宣傳法治的陣地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窗口。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聯系點總共對97件法規提出12340條意見,其中1148條意見被不同程度採納。 2015年起,古北市民中心的大廳門口挂上了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子“虹橋街道全國基層立法聯系點”。 最初,附近居民、華東理工大學教師安大地看到這塊牌子有些不以為然:“我們普通老百姓提的意見,立法機關真的會當回事嗎?”熱心社區又愛“挑刺”的安大地,很快被聯系點慧眼相中,成為一名信息員。近距離參與了幾次立法征詢會后,安大地對“全過程人民民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他和居民還把這個理念運用於身邊街區的治理。 “從觀望到試探再到點贊”的轉變,是一名信息員的成長史,也是聯系點走入人心、扎根社區的生動實踐。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戴濤說,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這裡像種子一樣催生出更多民主實踐活動,讓“家門口的聲音”聽得到、用得上,使民主的“獲得感”看得見、能體驗。 這些年,首提地的立法征詢對象覆蓋面越來越廣,除了居民、學生、職工、外國友人,還擴展到殘障人士等人群。2021年11月,古北市民中心與長寧區殘聯合作召開了一場面向特殊群體的《體育法(草案)》意見征詢會。長寧區聾人協會主席曹瑞強提出,公共體育場地建設應該考慮到特殊群體的使用需求。得知這條建議成了實實在在的法律條文,他深有感觸:“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群全覆蓋的民主,讓弱勢群體感受到了法治和民主的溫度。” 據統計,這7年來,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一共完成68部法律的意見征集工作,歸納整理各類意見建議1500余條,其中121條建議被採納。這121條建議被一一展示在聯系點展覽室的“法條牆”上。對於未被立法採納的民生建議,虹橋街道研究轉化為老年助餐點、兒童友好空間、白領早餐車、錯峰停車位等社區治理議題,解決了一批民生“微實事”。 這些年,首提地的輻射效應在上海16個區開花結果,聯系點的“朋友圈”越來越廣。人們來首提地取經,再把好經驗帶回去﹔首提地的人員也一次次走出去,與其他聯系點共同舉辦征詢活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同心圓”越來越大。 中遠兩灣城1.69公裡岸線是蘇州河42公裡岸線最后一個“斷點”。對這個有著近5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社區來說,要實現貫通開放,就得將小區內沿河空間開放共享出來。在“一江一河”立法征詢中,有的居民就質疑“這是我們小區的步道,為什麼要讓別人進來”。 “為了凝聚百姓的聲音,我們說破了嘴皮,也磨破了腳跟,原本持反對意見的業主最后消除了顧慮,投出同意貫通的一票。”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書記惲梅表示,前前后后,他們收到2000多人次的意見建議,一一匯總梳理,並將這些聲音帶到聯系點立法征詢現場。“條例頒布后,我們發現居民關切的關鍵問題都有明確的說法了。” 去年,《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草案)》征詢意見時,上海律宏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黃冬艷提出,很多小微企業沒有法務團隊,更需要有關部門幫助他們落實知識產權管理規范。這一建議被採納,在最終通過的法條中,“高新技術企業”改為“企業”,這讓受益企業數呈幾何式增長。 “民意寓於立法,立法順應民意。”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陸曉棟說,“民主”與“民心”相通,基層群眾的意見已經成為高質量立法的“源頭活水”,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大門越開越大、全過程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我們提的這些‘田間地頭’建議,有的被採納寫進了法規,有的還影響到了人大的立法編制計劃!”市人大代表、崇明區港西鎮北雙村黨支部書記李小英是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一位信息員,這也是上海第一家“農”字品牌的聯系點。李小英觀察到,聯系點的功能在“跨界”,不僅在法規草案階段征求建議,還與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專家組開展課題研究,並將意見建議跨前到市人大立法計劃編制階段。“聯系點將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和學術研究結合了起來,有助於撬動更多立法資源。”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童瀟評價說。 從最初的立法意見征詢,到立法計劃調研、普法宣傳入戶,25個聯系點已實現了立法點的功能向“立法前”“立法后”兩端延伸。為進一步賦能增效,聯系點還著力在參與立法、監督執法、促進守法和宣傳普法等四個領域進行功能拓展。 聯系點在監督執法領域也發揮著作用。2020年,朱涇鎮南圩新村舊房修繕工程啟動后,區、鎮人大代表自發前往現場監督工程情況。因施工方操作不當造成137棟排污管堵塞,二樓以上住戶污水漫溢,居民怨聲載道。朱涇鎮基層立法聯系點立即組織法律專業人士商討,最終作出調解方案,督促施工方重新鋪設管道、及時賠償居民損失。“我家這個天井以前一到下雨天就積水,污水也沒處排。改造后真的好多了,下了大雨也沒積水。”改造工程的受益者戴老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感謝代表幫我們解決問題,這個‘直通車’管用!”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