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虽然加快采购美国农产品是中美贸易谈判的其中一项,但我国的采购品种也是根据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而定的,后续的进口品种依然会以缺口较大的大豆和猪肉为主。”肖利娜说。 方正中期农产品分析师车红婷则表示,目前市场关于购买美国的猪肉和大豆的传言较多,中国有可能在2019/2020年度恢复美豆采购量至3000万吨,美国产DDGS或恢复近700万吨的常态化进口,此外,购买承诺还可能包括小麦,高粱和乙醇,大麦等。“若后期中美和谈,我国进口农产品将对外盘CBOT大豆、CBOT玉米及美麦和美棉在内的商品形成较大的利多提振,美豆有可能很快突破1000关口。”车红婷说。 据统计,贸易战之前中美农产品贸易额最多年度290亿美元左右,而400—500亿美元的贸易额将达到创纪录水平。在车红婷看来,400—500亿美元进口农产品若是在一个年度完成,将大幅增加农产品市场的供应。车红婷还表示,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增加的进口供应将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压力,若增加美豆进口,将有利于缓解四季度大豆供应偏紧预期,短线利空豆粕市场,但是成本上涨也会限制豆粕走弱的空间。 智阳研究院院长相阳分析认为,大豆方面,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恢复,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仅有1664万吨,而今年以来从美进口了2000万吨,远超去年全年水平,且后续还将加快采购步伐,预计大豆进口将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 棉花方面,相阳表示当前棉花下游需求疲软,叠加国内新棉采收进入高峰期,陈棉销售压力进一步增大,若进口供给进一步加快,棉花恐易跌难涨。 猪肉进口方面,据日前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达132.6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3.6%;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去年我国共进口119.3万吨猪肉。据悉,今年前三季度进口增加40余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70万吨,而去年全年自美国进口量仅为8.6万吨。我国猪肉的增量进口几乎全部来源于美国。 “国内生猪养殖尚未出现拐点,料后续将向美国进口更多猪肉,虽然尚不足以弥补国内千万吨级的需求缺口,但将有助于进一步猪肉价格,延缓上涨势头。”相阳说。 车红婷则表示,对于生猪市场来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以及消费国,即使美国猪肉进口,也很难在短期内缓和生猪市场供应不足的矛盾,且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步下降影响,肉类需求或好转,预计全国猪价维持偏强振荡,后期进口美国农产品将对国内具体品种的影响程度也将有所不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