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要是黄了,咋跟全村人交待?”8月1日,井陉东尖山村党支部书记栾瑞花,看着仓库里积压的大量产品,愁容满面地说,这个厂不仅是她的心血,更是全村人的希望。 东尖山村地处太行革命老区,全村在册130户、430口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足四分之一。栾瑞花是市级非遗井陉剪纸的传承人。2015 年,她毅然说服家人,放弃县城的优越生活,怀揣 “让家乡变样” 的执念回到家乡参选,成为村委委员,2021年又高票当选村 “领头雁”。 种红薯、做粉条、养蜜蜂、发展红色旅游……这些年来,东尖山村在栾瑞花的带领下,发生了由里到外质的变化。2023年,一位祖籍东尖山、在北京做团建中介的老板回乡寻根,看到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困境,向热情接待他的栾瑞花提出了建马扎厂的建议,并表示在销售方面助一臂之力。 “当时我就感觉这个主意不错!”栾瑞花说,人家在建议时就提到了建马扎厂最大的问题是销路,虽然可以帮助销一部分,但数量有限,大部分还得靠他们自己。“我这人天生就倔!感觉这个项目行,就上!以后有困难再说!”栾瑞花说,社会上有那么多关心老区、支持老区的人,这是他们当初上这个项目的最大底气。 说干就干!栾瑞花带领乡亲们一砖一瓦建起了厂房。2024年5月,党支部领办的、年产36万只的村集体企业“井陉晟辉金属制品厂”一投产就成为乡亲们心中的希望。村民马国强,过去为了生计不得不抛下身体欠佳的父母,去省会开出租车。马扎厂投产后,他第一时间返乡进厂。如今,他已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工作之余尽孝床前。厂里把活计送到家,让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顾家的妇女,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花甲之年的李金花便是其中的一位。坐在自己的炕头上,李金花一边穿马扎绳,一边说“有了这点收入,不用再跟孩子们伸手要钱了!”从马扎厂开业至今,仅人工工资一项就达60余万元。 然而,销路的坎儿,栾瑞花至今也没有迈过去。为了维持工厂运转,栾瑞花个人贷款30万元用作流动资金,一有空就扎进厂里当临时工,并且愁得一宿一宿睡不着。在市区居住的女儿马红霞,心疼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和婆婆住回娘家,努力学习直播带货。“我妈太容易了!”她说,她要为妈妈搭把手。 记者感言:栾瑞花用剪刀守护着文化根脉,更想用这小小的马扎,为老区铺就一条坚实的致富路。这条路,需要你我同行!革命老区的红火日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能闯出来的。如果您需要一只结实耐用的马扎,请优先选择这份浸染着老区汗水与温情的坚守;如果您有销售渠道或资源,恳请为这些暖心产品搭一座桥;哪怕只是动动手指,转发一次这条消息,都是在为东尖山的乡亲们注入最实在的底气! 买一只马扎,传一份太行深处的暖意;转一次消息,助一份老区增收的力量。让我们携手,让东尖山的马扎走出大山,让栾瑞花和乡亲们的初心不被辜负,让革命老区的笑容,永远灿烂如太行山上的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