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平台的全国高校评分走红网络。这份评分的走红,主要是因为它有趣。比如某名校的评价是,“感觉学校一般,我周围没有多少人上这个学校”;有点赞学校管理的评论,“给满分是因为工大让我一个小小硕士住双人间”;也有吐槽学校食堂的评论,“活了20年,第一次知道番茄炒蛋是荤菜”。 不可否认的是,留言中难免有一些情绪化的言论,目前已有一些学校表达了意见。比如云南某大学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学校层面未加入这种评分,内容没有参考价值,建议看官方渠道发布的榜单。 总体来看,这个大学打分就是个网络梗而已,不妨宽容视之。仔细想想,现在不少大学都热衷于参与各类排行榜,但这些排行榜恐怕很少会把“学生意见”纳入考量。而这份榜单其实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而其中也不乏价值。 比如学生吐槽食堂不好吃、交通不方便、宿舍条件不太好,这些何尝不是学校应该改进的地方?哪怕有些留言不太好听,但只要是真实体验、符合实际情况,学校不妨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听一听。 当然,这份榜单不会很科学、严谨,舆论也不必将之视为一种精确的评价。但也因此,这份榜单提供了一种平视所有大学的契机:无论大学办学层次、录取分数线是什么,所有大学都被放在了同一个10分制的标准里进行评价。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一些名校,因为吐槽太多反而分数不佳;而一些有办学特色的大专院校,反倒收获了如潮的好评。 这或许也是这份榜单的另一重价值,让所有学校都获得了一次平等展示的机会。哪怕有些学校的名气不那么大,只要认真办学、重视学生,它依然有机会脱颖而出。 这也是今天高等教育提倡的一种导向:人们不必盯着大学的排名转,适合学生的、有办学特色的学校,都应当收获尊重与肯定。而这,也是这份榜单值得被留住的原因之一。 近日,某平台的全国高校评分走红网络。这份评分的走红,主要是因为它有趣。比如某名校的评价是,“感觉学校一般,我周围没有多少人上这个学校”;有点赞学校管理的评论,“给满分是因为工大让我一个小小硕士住双人间”;也有吐槽学校食堂的评论,“活了20年,第一次知道番茄炒蛋是荤菜”。 不可否认的是,留言中难免有一些情绪化的言论,目前已有一些学校表达了意见。比如云南某大学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学校层面未加入这种评分,内容没有参考价值,建议看官方渠道发布的榜单。 总体来看,这个大学打分就是个网络梗而已,不妨宽容视之。仔细想想,现在不少大学都热衷于参与各类排行榜,但这些排行榜恐怕很少会把“学生意见”纳入考量。而这份榜单其实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而其中也不乏价值。 比如学生吐槽食堂不好吃、交通不方便、宿舍条件不太好,这些何尝不是学校应该改进的地方?哪怕有些留言不太好听,但只要是真实体验、符合实际情况,学校不妨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听一听。 当然,这份榜单不会很科学、严谨,舆论也不必将之视为一种精确的评价。但也因此,这份榜单提供了一种平视所有大学的契机:无论大学办学层次、录取分数线是什么,所有大学都被放在了同一个10分制的标准里进行评价。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一些名校,因为吐槽太多反而分数不佳;而一些有办学特色的大专院校,反倒收获了如潮的好评。 这或许也是这份榜单的另一重价值,让所有学校都获得了一次平等展示的机会。哪怕有些学校的名气不那么大,只要认真办学、重视学生,它依然有机会脱颖而出。 这也是今天高等教育提倡的一种导向:人们不必盯着大学的排名转,适合学生的、有办学特色的学校,都应当收获尊重与肯定。而这,也是这份榜单值得被留住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