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是千年难题,如今虽有好转,很多矛盾和冲突还是裹挟在“表面平和”的外表之下,一触即发。 小艾结婚一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总是往娘家跑,美其名曰“给彼此空间”,婆婆知道后颇为不满。 周末不和儿子多待着,也不知道做家务,就知道回家做“娇娇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亲家也是个“拎不清”的。 一次过中秋节,小艾在婆婆家吃过午饭,晚饭都没吃就要往娘家跑,婆婆忍不住和儿子吐槽:“三天两头往娘家跑,也不知道心在哪儿……” 其实婆婆也不是有意为难儿媳妇,就是想让她更尊重自己,别眼里没婆家,只有娘家,不把自己的小家当回事。 嫁出去的姑娘回门,总不好两手空空,不拎点东西进门也说不过去。那么儿媳妇三番五次地回娘家,是不是就会“倒贴”娘家很多呢? 对于新婚夫妇而言,婆婆乐于看到小两口亲亲热热的,要是总回娘家,难免会让人多心。是感情出现裂痕了吗?还是心有所属? 儿媳妇总惦记着娘家,难免会让旁人说三道四,“还是姑娘贴心,儿媳妇咋疼也隔了一层肚皮”,这会让婆婆颜面尽失,进而引发更深的矛盾。 一些婆婆爱端架子,认为“嫁进我家就是我家的人,要服管”。如果儿媳妇软言相劝还好,如果是“硬碰硬”,那么一场“婆媳大战”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婆婆来说,要充分给予年轻人的自主权,遇到问题不能“上纲上线”,两口子协商一致,认为眼下是舒适的生活状态,那就没有横加指责的理由。 现如今也主张“新型婆媳关系”,婆婆和儿媳妇都是地位平等的,不能依仗着“地位”强迫年轻人去做何种改变。 而对于儿媳妇来说,也要反思下自己的行为,如何在婆家和娘家中间“一碗水端平”很重要。婆婆也是妈,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足够的沟通,不能总使着自己的小性子来。 对于“扶弟魔”这类的事情,尽量远离,维持两家人的经济“投入”也很重要,像樊胜美那样的一味倒贴,不仅会影响婆媳关系,还会危机夫妻感情。 比如春节回家,可以按照在婆家过除夕,初二回娘家的风俗,也可以轮流过年,或者干脆将双方老人接到一起过年,方式很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