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中山大学举行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主讲《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 在讲堂上,钟南山表示,广州流行毒株为BA.5.2;北方流行毒株BF.7(BA.5.2.1.7的简称),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钟南山表示,在北方,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即出现传染性。大部分人在感染后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即无症状感染者。部分人出现咽干、咽痛、干咳、头痛、发热等症状,即为轻型患者。他指出,发热温度高、全身疼痛让患者很不舒服,但这与医学上的重症轻症是两回事,并不是说疼痛得厉害就是重症。 1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讲座中表示,目前众多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他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1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讲座中提到,现在有种说法“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这种观念不可取。因为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钟南山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同时,他还强调,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 钟南山提到,实际上,感染新冠是一个自然规律,大家并不是主动要去得病,但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是大概率会感染。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估计感染后出现辛苦症状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他表示,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我相信到最后,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 今天下午,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钟南山院士谈新冠疫情动态及应对。他提出加强个人防护的8条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