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詹才芳资历深厚为啥55年仅为中将?一封密电是源头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12-28

  我党的历程是一个由衰微到强大的过程,初期参与革命的人们具备非凡的意志、勇气和能力,而他们的职务随着队伍的壮大逐渐攀升。

  早在1933年,詹才芳便晋升为军级干部,然而在1949年,他仍然停留在同一军级干部的职务上,整整16年没有取得显着的晋升,这样的现象着实不同寻常。

  直到1955年,詹才芳才被授予中将军衔,而令人吃惊的是,他的一些昔日部下甚至包括一个曾担任警卫员的人物早已晋升为上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

  詹才芳,一个生于1907年的青年,17岁时步入了董必武创建的武汉中学,那里培养了他进步的思想。

  在他的故乡,他在次年策马扬鞭,组建了一支由热血农民组成的自卫军。1927年,黄麻大地掀起了一场激荡的起义,而这支贫苦却顽强的农军成为了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命运的盘算并不总是垂青于义士。在国民党的猛烈反扑下,起义宛如烟云般散尽,只有詹才芳与其他72位志士侥幸生还。这群生命的残存者,被后人敬仰地称为“木兰山72英雄”。

  1928年的秋天,北风凛冽,红11军31师在时光的洗礼下焕然一新,一位年轻而意气风发的革命者悄然闯入这片红色的土地——詹才芳。他的到来,注定了这支游击队将在历史的巨轮下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旋涡。

  詹才芳迅速融入队伍,成为一连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班长许世友和副班长李先念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这支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连队,却背负着一个个执着的理想,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随着时光的推移,革命的黄金时期降临,鄂豫皖苏区如同一片涌动的红海,涌动着无数英勇的革命儿女。詹才芳的军旅生涯也因为一系列的战功而名声大噪。这似乎只是他命运的起点,而非最终巅峰。每一个战斗,都只是他波澜壮阔生命中的一页篇章。

  1931年的寒冬,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30团组建,詹才芳受命出任政委,而团长则是王树声。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一个更高的责任。詹才芳心怀革命的理想,带领着这支部队继续前行。

  1933年,红四方面军的四个师扩编成军,军长王宏坤领导下的红军战旗飘扬。而在这个过程中,詹才芳从政委的职务上升任为红四方面军的政委,这是更为重要的职责,也是更大的挑战。

  就在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烧的时候,北上南下之争的阴云笼罩在天空。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分歧愈演愈烈,詹才芳也卷入了这场你争我夺的斗争之中。

  在这场政治漩涡中,詹才芳的前程似乎受到了挑战。他不得不在红军的阵营中游走,试图维护团结,然而却在这场复杂的权力博弈中举步维艰。

  1935年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左路军、右路军分头北上。张氏走到一半就不愿前进了,企图以武力胁迫中央强行南下。

  就在9月9日的夜晚,张氏发出一封密电给红四方面军的陈政委。幸运的是,参谋长叶剑英先看到了这封信,并将其秘密交给了毛主席。

  当晚,红一方面军的领导在牙弄村的周恩来驻地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决定单独北上,红一、红三军齐心协力,面对着左路军、右路军的重重困难,努力前行。这是一个充满着考验和决断的时刻,詹才芳和他的同志们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那封张氏寄给陈政委的密电,其实是个谜,因为如今众说纷纭,没有原件或抄件留存。历史的缺憾,就像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白。

  9月8日,这个日子注定会成为历史的一页。他将一纸强硬的电报送至詹才芳手中,字里行间透着张氏坚定的决心。

  他要求91师两团经过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桥梁修复是必要的,而他更是下令让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率领队伍移到马尔康待命。

  电报署名“朱”虽然是朱德总司令的名字,但在这个时刻,朱老总的地位已经不如从前。这份电报只是一个虚名,背后却是张氏的安排,而这一份信被记载在《红军长征文献》中的电报。

  蔡树藩,一直以来是中央红军的干部。从这封密电中可以看出,张氏已经准备好了采取武力手段的准备,任何不听从他命令的人都有可能被扣留。

  这封电报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张氏对时任31军政委的詹才芳极为信任,将其视为亲信。这或许也是后来詹才芳受到影响的一个深远原因。在这段充满曲折和未知的历史中,人们不禁要问:詹才芳会面临怎样的选择?

  待红二方面军赶到甘孜进行会师,张氏才不情愿地向陕北进军。这段北上的旅程中,原左路军分裂成两部分:红5军、红9军、红30军及四方面军总部渡河形成西路军;而红4军、红31军则由刘伯承等人率领留在河东(红32军已编入红二方面军)。

  那是个淅淅沥沥的春日,大地上漂浮着未谢的桃花瓣,仿佛在述说着一个曾经的誓言。红色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随着全面抗战的号角,国共两党紧紧握手,将过去的恩怨抛在脑后,共同踏上了漫漫抗日征程。

  红四方面军,曾是烽火硝烟中的铁骑,如今却被改编为了八路军129师。在西路军节节败退的惨状下,129师下辖的385旅、386旅只得紧急组织,主力则由红4军、红31军组成。

  詹才芳,曾是红31军的政委,名震一方,红色的理想在他心中闪耀。理所当然,他应该成为386旅的政委,但是这个谜一般的人物却在名单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昔日锦绣前程的革命者,在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年代,脚步踏上山川河流,伴随着激荡的红色潮流,迎风奔袭。詹才芳,他曾是无畏的战士,但在一次担责与错误的风暴中,他经历了命运的坎坷,从高位一跌而下,沦为无名之辈。

  386旅的初期,期待的眼光在名单中穿梭,想要找到詹才芳的名字,无论是在旅政委的高位,还是在连级干部的行列,他的名字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红31军北上的征途中,他们意外缴获了一批珍贵的汽油,对于当时物资匮乏的红军而言,这是无比宝贵的资源。在护送过程中,一场悲剧横生。

  一根烟草的燃点,一个不慎的瞬间,汽油爆炸的火光映照出死神的影子。人员伤亡惨重,如同一场灾难的序曲。

  调查组迅速赶到,寻找责任的蛛丝马迹。这是一场毫不留情的审判,而詹才芳却在这场审判中,做出了令人震惊的选择。

  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将责任一肩扛起,宛如在红色的长征路上,他承担起沉甸甸的历史。这个决定让他的名字再次刻在了革命的历史长卷上,但也让他个人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红四方面军的覆灭消息如晴天霹雳,悲伤笼罩在陕北的大地上。昔日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氏,再度成为众矢之的,与他一同被牵连的许多红四的干部也在这股情绪之中受到波及。

  在抗大里,经常开展着一系列与此有关的小会,而其中出自红四方面军的许世友更是曾因此事气得吐血。

  不知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许世友做出了离开延安去巴东找刘子才一起打游击的决定。明白个人行动的成功率不高,他秘密地联络了以前的旧友。

  夜幕降临,战局迅速变幻。裴昌率领的五个整编师如狼般闻风而至,彭老总早有防备,本应由4纵扼守扶风和岐山一带。可是,命运的捉弄在此刻显露无遗。4纵司令员王世泰竟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背离了战线,私自撤往山中,为国军开辟了一条致命的漏洞。

  消息传来时,彭老总怒火中烧,痛斥道:“王世泰这是何苦?怎能纵敌兵悄悄闯入!”激愤之下,他下令全线收缴宝鸡,而那些无法携带的物资则在火光中燃烧成灰烬。

  野司下达命令,要求他们驻守南庄李家,担负起警戒掩护的重任。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故。4纵的警备三旅在未详查敌情的情况下匆匆返回,不仅让途经的友军遭受敌袭,更将野司置于危险之中。

  到了1940年,詹才芳的红军时期的警卫员陈锡联已经成为新385旅的旅长;另一位警卫员王近山则是129师新编的第8旅副旅长;而黄麻起义中随行的李先念则成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

  如今,詹才芳看着曾经一同成长的旧部们已经超越了他,实际上已经落后。解放战争时期,詹才芳投入了东北作战,1949年被任命为46军军长。对于别人来说,军级干部已经算是不小的职位,但对于詹才芳而言,这是13年前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1955年,詹才芳被授予中将军衔。虽然这个军衔在整个军队中并不算高,但当天许多上将们自发站在他面前,敬礼称呼“老首长”,这样的荣誉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份独特的尊重。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