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关于当阳地铁29号线换乘方案,希望回复的准确一些!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3-23

  1995年4月,武汉市抖得最响的企业家——中国长江动力集团(简称:长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于志安,从国外返回武汉后,突然失踪了。后经我国驻外使馆证实:“于志安潜逃菲律宾”。

  这一重磅消息刊登在报纸上,立即引起了全国轰动!这时,人们才发现,“长动集团”已负债总额高达8000万元,集团所属企业绝大多数入不敷出。

  1981年10月,于志安接过了全国行业“亏损冠军”——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厂长的大印。他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国家断奶”。于是,汽轮发电机厂的5000多名职工,在他的号召下,背着240万元的亏损,一股脑地投身到市场中谋求发展。

  同行笑他是“盲人瞎马”,但于志安却一口咬定:“没有办不好的企业,只有没办好的企业”。别人说这话,可能是吹牛,但于志安说,自有他一番道理。公司的大小职工,又似乎从于志安曾带领工人试制出我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并把武汉柴油机厂建成了全国第一架年产万台柴油机企业的辉煌历史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于志安上任后办的第二件事,便是将生产了几十年的滞销产品停产。他放弃了同行们热衷的“大型发电机组”,转身开发出了“母子型”热电联供机组。新产品一经推出,立马大爆市场。

  当同行们盯上“汽轮发电机厂”的盈利模式时,于志安又打出了另一张王牌——以汽轮发电机厂为依托,组建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

  在员工大会上,于志安意气风发地说:“仅靠一个企业去独闯天下,纵然能够获得一时的胜利,但难以持久。只有利用群体的优势,冲向市场之海,才算是真正的强者。”

  于志安有胆有识,他刚坐上了“长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宝座后,又连续使出2手高招:

  一、将建厂12年,年年亏损的“武汉照相机总厂”收入“长动集团”公司的麾下;将拥有2万多名职工的“武汉市建材工业局”,及所属30多家企业,收归到“长动集团”公司的名下;

  不到2年的时间,这些收来的“赔钱”企业,全都起死回生了。就这样,“长动集团”把雪球越滚越大,迅速壮大成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横跨10大行业、拥有国内外200多家单位的跨国集团公司。

  不久,于志安又把赚钱的目光放到了国外。1993年,于志安与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签订了一项重大的电力工程合同,建了一座注册资金50万美元,年电费收入1000万美元的电厂。

  随着于志安的“成功”,他头上的桂冠也越来越多了。诸如“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等等。为了维持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良好形象,他不得不戴着假面具生活。

  于志安12岁参加革命,16岁入党,参加过着名的辽沉战役。复员后进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在“动荡年代”,他落下残疾,却不放弃抵抗。拥有这样不寻常的经历,使得企业界和新闻界一直对他“宠爱有加”。

  1981年,于志安来到武汉。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蒸蒸日上。于志安作为一个局级干部,10年来外出办事,尤其是在大夏天的武汉,他坐的车竟是一辆没有空调的伏尔加旧车。当有人提出给他换台“奔驰”时,他摇摇头不愿接受。

  于志安在大众场合总表现得道貌岸然,然而,他实质上的生活却是另一面。1993年,于志安花了7.5万美元,为自己办了长期护照。他每个月都出国,而每次出国都是住总统套间,外出时,常常坐专用直升机。此外,他还让人从内蒙古搞回价格昂贵的高档药膳,供自己和家人享用。

  除了伪装“简朴”外,于志安还擅长抬高自己,而且活动能力很强,口才很好。和他曾打过交道的老人说:“于志安即使讲一天线年,武汉市总工会评选“民主意识强”厂长时,于志安本来不符合当选条件,但他四处活动,最后市总工会只得让步。

  于志安作为一个能使企业起死回生的“英雄”,“一俊遮百丑”,使得他在政治上和个人行为上赢得了一定的社会信任。然而,于志安恰恰又精于利用这一点,令“长动集团”公司的“职代会”、“董事会”一直形同虚设。

  针对“长动集团”公司自1991年来从未召开过“职代会”的情况,虽然武汉市总工会一再提出并干涉过,但一贯以敢“顶撞”领导的于志安就是顶着不开。甚至于,每年当武汉市有关职能部门派人前往“长动集团”公司作例行检查时,于志安经常派保卫人员将他们拒之门外。

  于志安总是自以为天下第一,谁的账也不买。在于志安的企业里,他的话就是“法律”。想罚谁就罚谁,就连副总经理和公司的“三总”在内,有时就一句话连报告也不打,就免了。一次,有个青年工人在食堂工作,晚上加班下来走到厂门口,哼了2声流行歌曲,于志安听后,说惊扰了他的睡眠,就凭这点,他就把这名青年工人的工资降了一级。

  集“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的于志安,后来根本听不进其余人的意见了。他一意孤行地沿用“自创的兼并”模式,使得被兼并的大部分企业,出现了仅靠“汽轮发电机厂”输血以维持生命的局面。据悉,在“长动集团”公司步入第2个10年后,由于于志安经营观念错误,致使生产经营每况愈下。

  于志安也知道企业由盛转衰,迟早会对他造成打击;他还知道自己几年前笑傲江湖时,曾将各上级职能部门拒之门外所留下的后遗症;他更知道在自己风光时,有意无意之中得罪的人太多。

  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于志安于1994年就开始考虑如何实施外逃计划?当时,于志安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大陆。菲律宾电站的稳定收益,为他潜逃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于志安要做的是让“长动集团”公司这个乱摊子干脆乱下去,并且不让外界觉察到他潜逃的任何蛛丝马迹。10年来,企业大部分职工未加工资,在1994年4月,在企业快要“断炊”时,于志安突然决定给职工每人增加工资60%,这很大程度上是给继任者制造难题。

  为了伪装自己,于志安的表演甚至比演员还出色。1995年4月份,中央有关部门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湖北进行调研,曾召集几个在湖北有影响的企业家座谈。4个小时的会议,于志安一个人就滔滔不绝地讲了3个多小时,他的观点之新颖、其层次之分明,令与会者折服。以至于,与会者后来得知于志安潜逃后,不禁感叹:“于志安真应该去当演员!”

  1995年上半年,于志安的工作按部就班,每月一次的出国旧例,仍旧是乘坐着那辆旧的伏尔加小车出席各种会议。但6月3日晚,他从日本匆匆返回后,又于6月4日清晨匆匆离开武汉,开始了叛逃之旅。

  同年8月,于志安将“长动集团”公司在菲律宾设立的独资公司——中国长江动力菲律宾公司(简称:长动菲律宾公司),非法侵吞、转让给了菲律宾人和台湾省人,令几百万美元的国有资产和效益很好的工程项目丢失。

  于志安到底如何做的呢?2年前,“长动集团”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签订了一份“宾加水电站修复、营运”的合同,合同经营期为15年,水电站发的电由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收购,每月几十万至一百多万美元电费付给“长动集团”公司。

  按照合同规定,次年3月,“长动集团”组建了“长动菲律宾公司”,由于志安担任董事、董事长与总裁的职务。公司注册资本13705000比索,折合约52.7万美元。

  1994年5月,新合同里加入了“长动菲律宾公司”。1995年3月,于志安对“长动菲律宾公司”董事会成员,以及经理人员进行多次更换,把“长动集团”派去的人员逐步排挤出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使得公司持股人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最终,于志安掌握了全局。

  后来,一位经理人接受采访时,回答了2点:“一是说自己英语很差,看不懂;再一个是于志安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不能说半个‘不’字。”

  6月初,于志安逃到菲律宾后,经过秘密的私下交易,以私人股份的名义将“长动菲律宾公司”的股份转让给台湾省人(60%)和菲律宾人(40%),并组成公司新的董事会和经理管理层。

  8月,于志安被免除“长动集团”公司,以及兼任的“长动菲律宾公司”的一切职务。于志安得知后,加快了侵吞“长动菲律宾公司”的步伐。他与菲律宾人勾结在一起,找来当地警察强行接管了“长动菲律宾公司”在马尼拉的办公室和宿舍、银行账户、财务账册等。

  9月份,武汉市政府先后派出市政府工作组和“长动集团”工作组,到菲律宾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工作组决定与现在的“长动菲律宾公司”的股份占有者谈判,希望收回公司股份。但对方辩称于志安将私人公司的股份赠送转让给他们,是符合菲律宾法律的,对交还给“长动集团”漫天要价,谈判陷入僵局。

  虽然工作组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于志安侵吞“长动菲律宾公司”蓄谋已久,加之牵涉许多菲律宾人和台湾省人,这样就显得此案错综复杂。但“长动集团”公司仍在不懈努力,争取夺回国有资产。

  事件发生不久后,我国公布了“外逃巨贪名录”,果不其然,于志安就在名单之中。此时,其他的贪官都悄无声息,唯独于志安一人跳出来大声嚷嚷。他学过法律专业,知道自己犯有经济罪行,罪责难逃。所以,他一面攻击党和政府,一面又喊冤枉。他这样如跳梁小丑般的折腾,无非就是想搅乱视听,从侧面也反映出他已如惊弓之鸟。

  于志安潜逃到菲律宾后,起初还想着策反一些人为他所用。但“长动集团”有32人当时在菲律宾电站工作,于志安耍了各种小手段,除了一个新职工愿意追随他乡外,31位职工选择了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那位跟着他的职工,最后惨被他抛弃,致使生活无着落,最后只好厚着脸皮,自己找到我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被遣送回国。

  于志安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为了给政府制造麻烦,以为自己留下的乱摊子无人能收拾,竟在国外唯恐天下不乱。但他的看好戏的美梦彻底破碎了。“长动集团”不仅没有垮,职工也没上街,而且重新屹立在中国企业界。

  在于志安“失踪”两个月后,武汉市委市政府又任命“长动集团”公司常驻深圳发电厂厂长夏士杰为总经理。

  往后的日子,在市委、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夏士杰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使“长动集团”武汉汽轮发电机厂在1996年就现实利税4137万元,企业的主导产品“汽轮发电机组”制造能力从于志安潜逃的5万千瓦上升到20万千瓦。

  1998年,“长动集团”公司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就连于志安兼并的“武汉玻璃厂”、“武汉硅酸盐厂”,通过改制也枯木逢春。

  话说,于志安的确在国外生活无忧,可是越是锦衣玉食,越是会想念留在国内并没享到多少福的老伴。“年轻的夫妻老来伴”,于志安的良心不会时常感到惴惴不安?“叶落不能归根”,算不算是一种凄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