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消息,乐清一女子因父亲病故,摆酒席两桌被罚5000元。报道称,陈女士的父亲于7月12日下午3点多被送往殡仪馆。原定7月14日早上6点半去殡仪馆领骨灰,村干部却通知陈女士,骨灰需要被扣押3个小时,9点半以后才能够领取。据陈女士叙述,当自己去领取押金时,被告知罚款5000元。 目前当地各方的回应,显得矛盾重重。这也是令人最为不安的地方,因为罚款、扣骨灰这样的行为,原本是极为严肃的,如果经手各方都说不清楚,未免太轻佻了。5000元到底是不是罚款,去了哪里,依据何在,暂扣骨灰的做法,是谁“规定”的?这些问题,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及时调查,给予一个确切的答复和解释。因为这已不仅仅关系到陈女士个人遭遇的公正与否,也还涉及当地民众对于殡葬改革的认同和预期,绝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一幕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成因,其出现本身都是足够荒唐的,挑战着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和公序良俗。外界从中看到的恐怕不是移风易俗带来的应有“好风气”,而更多是一种以移风易俗之名对基本的人伦情感与个体自主空间的压榨与侵犯。它所折射的某种强力干预的随意性和边界的模糊性,恐怕比丧事“大操大办”给社会带来的担忧和危害大得多。推进移风易俗,初衷不能说不好,但具体如何实施,还是得“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法律,敬畏最基本的人伦情感,止于公权与私权的边界。无论如何,移风易俗,“移”掉的该是不正之风,是不必要的负累,而不该是法律底线和人伦常理。(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