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近九旬,又因一起交通肇事案失去了女儿,我们主动摸排线索,及时开通绿色救助通道,提供帮助帮扶。” “案件虽结、关怀不止,我们定期回访未成年被害人的后续生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学校、就医等事宜。” “未来,我们将借助‘司法救助一件事应用’平台,申请人在线就能完成司法救助申请,更加方便快捷。” 21日,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通报了三年以来的司法救助工作数据,介绍了2023年静安区检察院司法救助案件办理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等。2023年,静安区检察院救助涉及故意伤害等严重侵犯公民生命权、人身权被害人40人,涉及诈骗、盗窃等侵犯公民财产类被害人87人;涉及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的当事人等61人。从救助对象看,救助未成年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2人,救助困境妇女81人。 近年来,静安区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加大司法救助案件办理力度,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积极构建立体多元便捷检察司法救助工作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相关做法入选上海市“2023年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区级)”“司法救助一件事”获评上海市检察机关全流程在线办案应用场景创意类三等奖。 静安区检察院统筹各方资源,实现多维立体救助。内部形成司法救助线索发现合力,从控申部门“一个窗口受理”发展为多部门“多渠道汇集”的全院“一盘棋”格局;用好检察一体化优势,与市检二分院、静安区妇联等部门会签《关于加强困境妇女国家司法救助的实施意见》,整合救助资源,规范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的流程和标准,形成对策共商、帮扶共举的多元联动救助体系。 其次,静安区检察院加强多元帮扶,促推救助提质增效。结合个案特点、不同需求,协同有关社会救助部门开展“一案一策”个性化帮扶;协调相关单位开展综合救助、提供心理疏导,用好关爱帮教、法律宣讲等方式,做好沟通、教育工作;紧密开展跟踪回访工作,深入践行“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理念,巩固司法救助效果。 此外,静安区检察院注重推进智慧应用,优化便民服务职能。探索搭建“司法救助一件事应用”模块,充分发挥数据治理优势,提高救助线索发现和救助工作效率;融合汇聚控申主动发现、业务部门推送、当事人自行申请等3类救助线索发现渠道,形成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池”,全面掌握救助对象,及时启动司法救助。 下一步,静安区检察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完善多层次的救助联动机制,汇聚司法救助各方合力;探索深化“司法救助一件事应用”功能,加快司法救助数字化转型;加强司法救助宣传和案件释法说理,扩大司法救助的社会知晓率,提升社会认同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救助案件中感受到检察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