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五季,我们邀请了文绮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小上海”老闵行》。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命运多舛风骨存》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五四”运动爆发、闵行群起响应以及闵行解放那一天的场景…… 民国8年(1919)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外交部大厅举行,中国代表以战胜国资格出席。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要求归还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夺去的山东德国租界及胶济铁路主权,遭到与会帝国主义国家的拒绝,北洋政府屈服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五四”运动爆发。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冲破军警阻挠,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举行游行。学生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游行队伍包围了曹汝霖住宅,痛打了藏在曹宅的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派军警前往镇压,逮捕学生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声援北京学生。6月3日、4日,军警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6月5日,上海两万工人大罢工响应学生,运动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联合全国各地告知上海罢工主张。至此,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很快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 民国8年6月25日出版的《上海罢市实录》记载了上海罢市的起因和实况,包括了上海周边的闵行、莘庄、龙华、漕河泾、塘湾等地。其中闵行罢市情况记载如下:“西乡闵行镇商、学各界公函,敝镇各商界对于上海南北商界罢市,营救北京被捕学生极表同情,闵行镇商店一律罢市以为应援;各小学一律停课静待政府决示方针。” 闵行镇接得上海罢市消息后,商、学各界群起响应。于6月5日晚特开各界公民大会,当即全体公决,于6日午后一时起一律罢市、罢课,并电致江苏省军、民两长,文云:“南京督军、省长钧鉴:学生罢课、商民罢市、工人罢工,乱象如麻、危险万状。泣请钧座急电政府速示方针以维危局。闵行商、学代表顾文郁、奚省耕、范钦锥、周锡镛、乔世德、张启沃、陈昌麟、孙其渊、朱瑛等叩请。”闵行公民大会又分电各省报馆,转各界电云:“万急警电,传来政府武力压迫,拘捕学生、笞责缭禁、惨无人道。津、沪、汉口同此手段,横施暴力、视民如仇,凡吾国人岂忍坐视。本埠商界业已全体罢市,为学界之后盾。诸君同属国民,务请攘臂而起,一起进行,非达到释放学生、严惩国贼目的不止。万众一心,坚持到底。民国前途,庶其有豸。临电迫切,泣血待命。闵行公民大会2695人叩。” 闵行镇商铺、学校系于6月6日午后一时起一律罢市、罢课,12日召开公民大会,宣布接沪信得悉上海合埠商号一概恢复原状,故特定于13日亦一律开市。这次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闵行镇商铺罢市、学校罢课计6天半。 北京的学生运动,引发了全国空前规模的斗争,特别是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5日释放了被捕学生;10日,又被迫下令免去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同日,国务总理钱能训辞职。11日,总统徐世昌也提出辞职。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五四” 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上海解放前夕,闵行驻有国民党军队。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的20、27、30、31等4个军负责黄浦江两岸的战事,作战重点在浦东。 1949年5月12日,20军58师先后解放了海盐、平湖、金山(朱泾)。13日解放了奉贤南桥。国民党驻闵行军队在这两日内全部撤走,只留下淞沪警备司令部爆破队。 据俞志辉撰《通用机器厂工人护厂迎解放》一文回忆,早在4月份,通用机器公司闵行制造厂(即通用机器厂,今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们收到了一本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寄发的《告上海工人书》的小册子后,组成了工人护厂队,发动留厂职工保护工厂,防止国民党军队撤逃时进行破坏,维持秩序,迎接解放。 一天上午,突然开来载有国民党军队和炸药的军车,横冲直撞地驰近工厂,护厂队员蜂拥而至,阻止军车进厂,以周盛志、姚永巨、徐其昌、苏治忠、苏顺泉、马惠芳、任三废、黄炎龙、范醒亚、尤振家等三四十人组成一堵人墙,将国民党军车拦阻在厂门外的小木桥口。就在双方对峙、一场血与火的生死搏斗即将爆发时,一些从厂区狂奔而来的工人大呼:“解放军渡江来了!”原来,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吓得国民党士兵匆忙爬上军车调头而逃了。 据夏诚文撰《闵行解放目击记》一文回忆,5月13日下午,爆破队对闵行与奉贤西渡码头实行封锁,南北两码头各置28箱炸药。14日上午9时,爆破手乘舢板船用步枪引爆,先爆破奉贤码头,继而炸毁闵行码头。然后带着所存炸药驶向北桥,11时许,北桥公路桥被炸。 通用机器厂工人听到爆炸声后,为防止末日来临的国民党军队再次狗急跳墙,窜到厂里破坏,增加了巡逻放哨人员。下午3时,在阳光照耀下的黄浦江面上,一艘载着解放军侦察兵的木船,从奉贤划船俱乐部方向向闵行驶来,靠上厂里简易码头后,护厂队员蜂拥上去将解放军迎接上岸。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全厂,工人们纷纷赶来迎接亲人解放军。 下午5时左右,解放军向闵行镇进发,歼灭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并收缴了躲在北街警察局里保安队的枪支弹药。与此同时,由商界和教育界人士组成的“闵行人民会”和各界群众,汇集在闵行汽车站夹道欢迎解放军的到来,闵行全镇解放。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闵行为本邑首镇,地当水路之冲,户口殷阗,商业繁盛,距县治约六十里许。地产棉花多于粳稻。风俗素称朴实,近亦渐趋浮靡。水道有小轮,陆路有汽车,交通颇便。镇之西北有北桥镇,钟楼在焉。其西为马桥镇。而其北为颛桥镇。四镇统称为西南乡云。” 书中的“闵行”指的是镇。1960年1月设立闵行区后,撤销了闵行镇建制,闵行镇这块地方被约定俗成称作“老闵行”了。1992年9月,原上海县和原闵行区“撤二建一”,建立了新的闵行区,但“老闵行”的称呼在当地民间依旧使用着,并泛指为整个江川路街道。 历史上的“老闵行”地区,古有秦皇驰道连通上海县署,为水陆要津,因地域之便,长期以来,这里商贸发达、街市繁华、人文荟萃、群贤毕出,一度在江南地区城镇中颇有影响力。 使老闵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在解放以后。随着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的建成,现代工业开始发展,这里建起了汽轮、电机两个工人新村。1958年起,大批工业企业迁来,老闵行成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59年建成以一号路(江川路)为主的10条城市道路,在主要道路两侧配置商业网点。以东风、红旗新村等处为中心,新建各类职工住宅25万平方米,学校、医院、邮政、银行、影院、菜场、公园等设施也开始有计划地逐步配套建成,昔日的经贸重镇终于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着名的卫星城,形成最初的产城融合区域。 1980年代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江南古镇的街景在老闵行逐渐消失,但《闵行诗存》“序”中所描述的“舟车辐辏,人物昌丰;虽无临淄之十万家,已聚德星于五百里。”之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却有幸留存了下来,且引起越来越多文史研究者的重视和探索。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