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京举行首映仪式,导演陈力携主演孙维民、牛犇、陈创等人亮相。 截至2013年8月19日,通过包场观影,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已经实现票房610万元,放映2486场次,观影人数20万人次。从2013年8月5日到19日的两周内,票房突增500万元。 据了解,北京、天津、河北、湖南等地已举办了各地的省、市委书记带队观看影片的活动。重庆、河南、福建等地举办了影片的地方首映式和剧组见面会。 历史沧桑,虽然没有出现饿死人这些场面,但从气氛上观众能够体会到当时民众的苦难。“总理到食堂吃面时候,连碗都没有了——我当时念初中的时候,有的地方是炒菜的锅都没有了——观众通过这些细节就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特征。”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通过一个细节进一步指出影片还原历史的能力:总理去张二廷家,四个孩子却在炕上睡觉。“三年困难时期时,因为没有东西吃,父母经常让孩子在炕上睡觉,睡着就没有饥饿感,还能保存体力。” 李准说,孙维民把周恩来演得非常好,走进了人物的感觉和状态,脸上的忧患感、对老百姓发自肺腑的同情、叫郭凤林时的眼神、吃连弟奶做的拽面、嘱咐秘书把棺材钱给送回去 的细节等,非常到位。“我们看到了周总理的胸怀和担当。他想得最多的是老区农民克服困难,他遇到问题首先向老区人民道歉,他把很多不是直接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通过一些小事细节,刻画周总理的形象。” 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高尔纯指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它的参照系始终是现实生活,是用历史来关照现实:周恩来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基础就是要听真话,但时隔半个世纪,这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说,影片具有一定的当下性,因为真相也是当下中国民众一个特别大的心理诉求,大家希望了解真相,希望高层能够了解真相。“影片中的周恩来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大众另外一种心理投射,这个人物体现了当下社会民众强烈的心理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