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昆明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昆明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为何会为苏大强流泪?他的最后这番哀求 戳到了当今城市人的痛点(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10-29

  《都挺好》的豆瓣评分目前达到了8.5分,在平均分往往不足及格线的国产剧评分里,可以看到网络年轻受众对这部剧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事实上,单从《都挺好》播出后在网络引发的自发讨论就能看出,至少按照目前剧情演进的情况,《都挺好》作为一部反映现实问题的都市家庭剧,剧中人物与剧情是符合逻辑和一般现实情况的,没有往狗血、煽情的路线走,也把握住了矛盾冲突的尺度。

  《都挺好》播出之后,不少观众认为它是将《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原生家庭危机被放大,单拿出来做成主题,集中展开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讨论。从都市剧的社会价值看,这么多年来国产剧愿意真正触及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越来越少,上一部能够引起全民讨论的电视剧是《我的前半生》,但相对来说并没有集中在“原生家庭”问题,更多是关注都市情感议题,再往前倒,国产剧里以社会问题为起点,并且能够做到相对反映现实的,像《心术》《双面胶》《蜗居》这些作品,距今也有至少十年的历史了。

  而后多年的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国式关系》算是难得的讨论了中国式干部的做派和再婚家庭的重组问题,但也“自然而然”地跑偏成了中年人的感情危机和婚恋问题。《我的前半生》虽然获得不少好评,对于女性的独立也有了众多讨论,但是独立女性最后还是凭借男性扶持成长的套路,也还是回到了老路上。

  这些浮于表面的婆媳、夫妻、养老等浅层议题衬托下,《都挺好》的“逆流而上”,自然吸引的观众目光也多。剧中有关剧情讨论并引发二次、多次传播的关键点还在于,《都挺好》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并不是孤例,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问题长久存在,电视机前或许正有无数个“苏明玉”,而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在中国传统社会尊老重道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压力下,正义不被伸张、委屈无人诉说的可能性更多。因为有了苏明玉这一电视形象,由她引起的社会舆论让过去这种隐而不发的家庭暴力可以被讨论,而且能够让“受害者”找到某种情绪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阿耐从《欢乐颂1》《欢乐颂2》中就无形中在塑造一种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形象,从当初的“欢乐颂五美”到如今《都挺好》的苏明玉,几乎所有女性形象都在饱受家庭社会压榨之时,依然选择自主奋斗的正面人生。相对负面的女性角色几乎都出现在上一辈中,像樊胜美的母亲、苏明玉的母亲同样有着重男轻女的问题,而年龄相对年轻的主角和她周边的女性们,则无一例外地积极乐观、阳光向上。

  如果说《欢乐颂》中的女性角色如邱莹莹、曲筱绡等人还需要社会历练和成长,《都挺好》中进入家庭的女性们几乎都以成熟、尤其是比同龄男性成熟懂事的形象存在。除了主角苏明玉的独立自主,剧中大嫂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事业家庭两不误、明事明理的高知女性,二嫂虽然相对娇气,但同样自立自强,面对自家老公的啃老问题也是出面改变的一方。相形之下,苏家的男人们除了用“渣男”形容几乎身无长处,作天作地、自私自利的爸爸苏大强、颐指气使要面子胜过一切的大哥苏明哲以及无耻啃老还有暴力习惯的二哥苏明成。

  也难怪观众们会觉得,这样极品的一家男人,怎么就匹配了如此优秀的女性呢?剧中的女性们还“火上浇油”地彼此认同,像大嫂和苏明玉的投缘,二嫂在兄妹关系中的斡旋,让女人们的知书达礼与男性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许可以考虑到这是一种编剧技巧的体现,只有矛盾足够集中才能将问题集中地展示,但如果一旦角色和人设脸谱化,戏剧的价值也许就减弱了。

  从目前的剧情来看,编剧和创作者正在尽量避免一种单一的女权氛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以及“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多面塑造都在人物中有所体现。二哥苏明成的啃老表象下,是照顾父母老无所依的孝心;苏明玉的独立强大外,也有个性过于专断、无形中与母亲相似的悲哀。还有更多原著中尚未展示的情节,如苏家的重男轻女情结源自父母当年的离婚危机,为苏家现有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合理性。尽管有不少观众对于“都挺好”注定圆满的大结局表示拒绝,但从目前苏明成形象的逐渐扭转,已经可以看到创作者的一种选择:将坏人写到极致,自然可以招来最大程度的社会情绪,但这种人造冲突并不能对真正的问题有任何帮助,也只能让负面情绪继续引起对立和冲突。但愿《都挺好》的创作者能够找到某种合理化的手段来化解原生家庭危机,与糟糕的人生和解,其实未尝不是中国人求和求全的一种心理惯性。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