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入司以来,安全行驶里程累计13万公里,每一次“手指口呼”、每一趟“准点到达”,体现着电客车司机过硬的业务素养。 脱下制服的他,化身“公益大使”,曾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工作。2023年7月,在参加上城区九堡街道一次献血活动中,周钊仲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决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一个多月前,小周接到上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有一名血液病患者的血样与自己配型成功。 众所周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患者的有效手段,可是在茫茫人海能够遇到那个“对”的人,机率在十万至百万分之一。对于血液病患者和家人来说,处境比想象中更加迷茫和无助。 小伙子坦承:“确实有点紧张,但一想到可以救人一命,瞬间觉得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捐献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体检时小周某项指标异常,经过多次详细复查,红十字会联系采集医院医生、专家通过具体细化指标的检测,多位专家多次会诊、研判,最终判定符合捐献条件。 “我只知道基因匹配难,没想到身体检查这块我都去了医院四趟了,红十字会告诉我捐献一定要保证捐献者的身体健康,不能存在任何隐患。”接到符合捐献条件的通知后,小周如释重负。 就在体检结束后不久,小周就接到患者病情紧急恶化的消息,得尽快完成捐献。11月22日,省红十字会发布采集计划,需要在25日启动捐献程序、29日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 一切都是那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工作五年,第一次请假,周钊仲有点担心,毕竟身为地铁司机,所有的工作计划时间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得知他的内心顾虑,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给他吃了定心丸,“别纠结。这是好事,他是我们杭铁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们都得向他学习。” 11月29日中午,在杭州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周钊仲成功捐献21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也成为了浙江省第1127例、杭州市第352例、上城区第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张特殊的“车票”在省、市、区红十字会、采集医院、移植医院、捐献者及捐献者单位等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跨越千山万水,成为陌生血液病患者生的希望。 “不是什么大事,不想爸妈来。”小周说,“前几天姐姐生娃了,爸妈都在南京,我姐才更需要照顾。” “回想这次的捐献历程,真是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抢人,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住院,没想到能让一个生命得到延续,能为一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非常自豪,非常有意义。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也希望能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完成捐献后,捧着证书的周钊仲说道。 小周说,人生也像地铁,现实中的地铁可以来回重坐,但对血液病患者来说,人生的地铁一旦停摆,谁都不知道下一列会不会到。他一次次觉得自己超幸运,因为驾驶了这列特殊的“开往春天的地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