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空中的士”“乘飞行巴士”,这些电影里的科幻场景渐成现实。继City Walk(城市漫步)爆火之后,City Fly(城市飞翔)成为新的风潮:以深圳为例,从福田区大中华国际交易中心顶层乘坐直升机,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一路“空中打卡”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红树林生态公园、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等深圳知名的地标区域。在北京、成都、无锡等地,City Fly也解锁了城市文旅新玩法。 2024年,业界称之为“低空经济元年”。年初,从国家层面,到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纷纷部署抢抓“空中机遇”。深圳、广州、合肥、成都、苏州竞相打造“无人机之城”“天空之城”“低空经济之城”。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多项举措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其中包括“鼓励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都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进一步丰富“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从“小众体验”迈向“大众消费”。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不超过3000米的空域范围内,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简单理解,空中修“路”,“天路”织网,让空域变得像地面一样“车水马龙”,催生各类经济活动。低空经济涉及领域多元、产业链条强劲、应用场景复杂、辐射效果明显,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新赛道。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选择,并且已经成为全球竞逐的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方向。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万亿级产业”显得太遥远,真实可感的还是身边新鲜热辣的City Fly。比如在公园露营休闲时,无人机配送的外卖美食能“空投”到手;在农忙时节,无人机精准播撒种子和肥料,省时又省力;在旅游景点,游客可乘坐驾驶载人航空器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景无人机在越来越多的低空场景扮演重要角色,航空器在产品研发、制造等环节持续突破,为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跃升加足马力。为此,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既需要发挥产业政策激励创新和促进竞争功能,也需要市场主体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融入市场格局。 万亿市场迎春风,振翅高飞正当时。远方不远,未来已来。让我们乘着City Fly的“东风”,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让低空经济“飞”起来、“热”起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新赛道,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