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依靠基层、建强基层这一条永远不能丢。张军检察长多次指出,基层检察院是整个检察机关的基础,基层检察工作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我们的队伍主体、业务主体、发展主体都在基层,基层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整体的层次和水平;基层队伍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全省检察队伍的形象。加强基层院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 几年来,黑龙江省基层检察院涌现出了多个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模范检察院”,一批优秀检察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我们开展的小煤矿关闭整治公益保护法律监督工作、水源地保护和二次供水安全公益诉讼工作,连续两年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开展的监狱异地交叉巡回检察、校园食品安全公益保护专项法律监督,得到最高检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省院工作报告在全省“两会”上高票通过,赞成率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浸透着基层干警的汗水和心血,无不凝聚着基层检察院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基层院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按照最高检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们确立了加强和推进全省基层院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坚持把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确保基层检察院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根本任务,在服务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基层检察院自身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标准,用人民是否满意检验基层检察院建设成效;始终坚持把办案监督作为根本途径,推动“四大检察”平衡发展;始终坚持把素能提升作为根本要求,在履行检察职能中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法律监督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检作为根本保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最大限度激发基层院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动能和活力。 以政治建设为抓手,把基层检察院的政治责任真正担起来。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以“绝对忠诚”为核心,抓实政治建设;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 以“四个能力”为抓手,把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能真正提升起来。要加快提升领导力,发挥领导班子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提升执行力,做到反应迅速、态度坚决、落实有力。要加快提升战斗力,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升检察实战能力水平。要加快提升创新力,突出特色、打造亮点,以业绩铸品牌,以品牌树形象,推动各项检察工作提档升级。 以司法办案为抓手,把基层检察院的主责主业真正做实做好。要坚持“做到极致”的目标导向,努力提高司法办案质效;要把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全面协调充分贯彻执行到位,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要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体现检察作为,贡献检察力量;要深化落实司法责任制,促进形成分工负责、运行有序的办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以提高质效为抓手,把基层检察院的各项管理机制真正执行到位。要强化业绩考评,切实发挥好业绩考评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要压紧压实基层检察院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对基层检察队伍的从严管理体系;要从改进工作作风抓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减压;要深化检务保障建设,提升基层检务保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解好基层院建设这个“方程式”,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开拓奋进的实践过程。按照最高检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黑龙江检察机关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在推进基层院建设上有新进展、新突破。 为全面加强基层院建设的组织保障,全省检察机关必须切实形成全力攻坚、合力推动的工作导向和浓厚氛围。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省院抓面、市分院抓片、职能部门抓线和基层院抓点的领导体系;通过强化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形成上下贯通、推动基层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合力和工作合力;通过强化督察督导,用强措施、硬手段确保基层院建设有序开展;要强化舆论宣传,全方位、多角度讲好基层检察故事,展示基层检察风采。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