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国民时期的电视剧,剧中有这样一幕:某个大户人家的少爷被坏人绑走了,要这户人家拿出900块大洋去赎人,那户人家一时半会凑不够那么多大洋,最后那少爷被撕票了! 海欣疑惑:900块大洋,看起来不多,大户人家家境不错,怎么会一时半会没有900块大洋呢?一块大洋在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总所周知,民国时期是历史上比较动荡的一个时期,内外忧患,各方势力林立,老百姓生活艰苦,能温饱的家庭算是不错了,还有一些人连饭都吃不上。 国民时期,一元等于10角等于100分等于1000厘。而一文钱就是一个铜板,它与银元的换算比较接近与1000文兑换一大洋。 一块大洋够贫困家庭吃上好几个月,900块大洋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也就能看出为啥那户人家一时半会拿不出那么多大洋了! 其实,这是为了辨别大洋的真假,真大洋含银量高,吹起来会有声音,假大洋参杂了其他金属,吹起来就不会有声音。 在国民时期,大洋是分很多种的,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的“本洋”和西班牙银元,是流入中国的第一批外国银元,一开始是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港口贸易城市使用。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也开始了仿铸外国银元。民国成立后公布“新国币条例”,规定一圆银币为国币,即本位币,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后改为89%。 1911-1920年间,在上海1大洋可以买 30斤大米,或者1大洋可以买8斤猪肉。民国时期,1大洋为1圆,30斤装的一袋的洋面粉,是1.5大洋。 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结合民国时期历史物价和其他因素来说,物价是不断在变化的,而且随着地区不同物价也不相同。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如果用这个价格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民国初期算,一块大洋大约值250元左右。 大洋的价值,放在现在,是作为古董的存在,一块时代久远的大洋,价值可不仅仅是100元,它的价值能达到几万甚至上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