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习惯了中国军舰的“下饺子”盛况,比如一年就增加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海军。这当然是个好现象,说明中国海军主战装备在强大的造船工业支持下快速蜕变,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海军战斗力的提升就没有困难。 过去常说“百年海军”,现在中国可能20年就能让主力军舰换一茬,但是并不等于“20年海军”这么容易实现,因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 据《解放军报》报道,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护卫舰张掖号在换装过程就出了问题,由于舰艇进厂驻修和其他任务冲突,该舰一直没能完成全训考核,而全训考核是证明一艘军舰是否形成战斗机的主要指标。 张掖舰2018年投入服役,还是一艘056A型导弹护卫舰,并隶属于北部战区海军护卫舰第11支队。054A在中国海军主战舰艇中是最末端的存在,从2018年到2022年,这艘军舰为何不能保持满血的状态呢?我们看到“进厂驻修”这个关键词,也就是军舰列装之后又进行了改装。 用军报的话说,由于新舰不断列装,老型舰艇陆续退役,装备等人才的问题逐步显现。由于训练资源不均衡,一些指挥员、关键号手的训练难以系统组织,全训考核难以如期组织。 比如,有的指挥员需要花时间去对接造船厂,有的关键号手需要根据改装的情况学习新能力,那么将054A上全员组织起来进行合练的时间就少了。解放军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将各个舰长、副舰长轮番上舰进行协同训练,也就是自己军舰在改装的同时,就在同类军舰上保持训练状态。 出现武器装备等人的情况,在中国应该非常正常,因为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太快,磨合时间就会变少,并不等于中国军舰的战斗力生成速度慢。中国军队一般在主战装备列装之前就要驻厂培训,所以在接装之后战斗力生成速度在各国海军之中也是比较快的,这是制度优势的体现。 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关系着新装备战斗力的生成,说明中国军队如果要采以军事行动,最好还是等几年。出现装备等人,当然也说明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或者说训练机制上还有提升空间。 越是现代化的装备,越是需要强化体系作战能力,对人的科学素养要求就越高。这就需要中国军队大力培养理工科人才,并且找到一种在装备快速升级之时,快速生成战斗力的办法,毕竟一个团队的磨合是需要时间的。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仍然需要几年时间强化部队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是说中国先进武器发展跟不上,而是我们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时间。如果让一艘舰艇发挥出完美的战斗力,可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解放军的全训考核做不了假,我们会想各种办法,但是形成战斗力有其客观规律,急不来的。 这还只是一艘056A上发生的事,如果是一艘更加复杂的大舰,如何保持高水平战备状态,一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这么讲,解放军海军如果要超过美军,未来最大的挑战也是人才建设,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