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2的真空管配置也与传统管机迥异,它跳脱了传统胆机常见的超线性或直热**管架构,一共使用了多达12支EL84功率管与10支ECC83讯号管,其中EL84每声道配置3对,以纯A类、五极管、并联推挽方式运作,输出功率50瓦。ECC83则是每声道配置5支,在电压放大之后,以阴极随耦作为缓冲级,与输出级直接交连,一方面可以排除交联电容的失真,另一方面可以产生更充足的电流,对于提升低频表现有所助益。 为什么Tim选择EL84作为V12的功率管呢?原厂资料中并未说明,但是诞生于线的确是特性优异的管子,它的推力不俗、失真极低,而且非常耐用,重点是价格不贵,就算12支EL84整套换掉,花费也不会太高。值得一提的是,Tim对于胆机的稳定性与耐用性非常重视,他所设计的胆机,真空管的寿命也比一般管机要长,用家大可安心聆赏音乐,不太需要担心真空管太快老化的问题。 V12的外观也是亮点,独特的造型源自Tim最喜欢的英国Jaguar经典跑车V12引擎,V12这个型号想必也是由此而来。拱型机箱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声道的真空管,电源变压器与两颗输出变压器则设置在机箱中央,看起来的确颇为神似汽车的V型引擎。重点是这种机箱的左右配重对称,相信对于降低机箱共振有所帮助。 到底V12的50瓦功率有何能耐?是否真如原厂宣称,克服了胆机低频控制力有限的问题?我首先搭配Marten Django XL音箱进行试听,这款音箱的灵敏度89dB虽然不算低,但是要推动每声道三只8吋低音单体绝非易事,V12可以胜任吗?听Larry Carlton与Robben Ford两大吉他手合作的现场演奏专辑「Unplugged」,贝斯拨奏的低频饱满感非常好,击鼓冲击力也很强劲,重点是低频的收放不但快速,还有着很自然的弹性。严格来说,低频如果可以更紧实一点会更好,但是在本刊大试听室中,即使以大音量聆听,声音也不压缩拘束,以一部50瓦胆机而言,这已经是超水平表现。 514300e8e339b2472b225a8c982fa55a.jpg V12的音质又是否如Tim所言,不带任何音染呢?我分别测试了小提琴与钢琴重播的表现。先听曾宇谦的「Reverie」专辑,我的第一个发现是小提琴的运弓转折比我以往听到的更为灵活,琴音的伸展更为开放,乐曲的行进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流畅感,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演奏。第二个发现是琴音线条有着温润圆滑的质感。V12的小提琴音质的确比一般晶体机更有暖意,不过我认为这种「暖」并不是晕黄模糊的染色,而是小提琴音质中本来就应该呈现的温润质感,让琴音听来更自然真实。 再听李云迪演奏的李斯特钢琴曲「钟」,高音键敲下的第一时间,我就察觉高频泛音瞬间飘散,洋溢在整个聆听空间中,如此丰富的泛音延伸,也是我以往聆听此曲所极少感受到的。这种丰富的泛音,不但为钢琴触键增添高贵的光泽感,也让整体演奏呈现更真实的现场感。另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是,V12的钢琴音质非常透明纯净,听不到任何杂质,短音跳跃也非常灵巧。这种透明度与灵敏的反应速度,其实与我听过的直热式单端胆机已经非常接近。可见Tim的独创五级管并联推挽线路,在降低失真与提升音质纯净度上,的确有其独到之处。接下来,我试着将音箱换为灵敏度更高(89dB)的Tannoy Eaton,没想到这一变动,让整体重播产生了戏剧化的转变。在前一组搭配时,我就发现V12的声底特别活泼开放,没想到搭配Eaton时,这种特质进一步的得到施展。 |